饲料脂肪和糖类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的研究旨在探究饲料脂肪、糖类及其相互作用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3×3因子设计中,用3种脂肪水平(7%、10%和13%)和糖类水平(8%、12%和16%)配制9种等氮饲料。1个处理组3个平行喂养30尾幼鱼(初始体重,21.48±0.24g),每天两次饱食投喂,养殖8周。结果表明,石斑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没有受到饲料脂肪含量的影响(P>0.05),但受到糖类显著抑制作用(P<0.05)。其中,饲喂含有10%脂肪和8%糖类饲料的石斑鱼获得最高的SGR。高饲料脂肪或糖类显著降低摄食率(FR)(P<0.05),但是显著地提高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另外,饲料中脂肪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蛋白质保留率(PRR)和脂肪保留率(LRR)(P<0.05),而随着饲料糖类含量的增加,LRR显著降低(P<0.05)。饲料脂肪或糖类含量的增多显著抑制了淀粉的表观消化率(ADC)(P<0.05),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也显著(P<0.05)。鱼肝脏、肌肉和全鱼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脂肪含量增多显著提高了鱼肝脏、肌肉和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糖类增多导致肝脏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用含有8%,12%和16%糖类的饲料投喂石斑鱼,餐后血糖浓度分别在3、6和12h的时间点达到峰值。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糖类含量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另外,石斑鱼摄食10%脂肪的饲料能够获得最高的SOD活性,但饲料糖类含量的增加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些结果表明,10~13%脂肪和8%糖类在这种石斑鱼饲料的组合应该是最佳的。实验二的研究旨在继续探讨饲料中可消化淀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的影响。实测值分别2.67%、6.19%、9.06%、12.56%、15.66%、18.97%和21.39%可消化淀粉的等氮等脂(48.51%,11.84%)7种饲料。每桶放养实验鱼35尾(初始体重,9.16±0.04g),每个处理组三个平行,每天表观饱食投喂2次(8:00和16:00),正常光照进行养殖10周。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没有对实验鱼的成活率造成影响。饲料中可消化淀粉大于6.19%时,显著地抑制了实验鱼的生长(P<0.05)。可消化淀粉为9.06%时,饲料效率达到最高(P<0.05)。随着可消化淀粉的增加,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但可消化淀粉水平在12.56%以下时,蛋白质的消化率无影响(P>0.05);可消化淀粉增多显著减少全鱼、肌肉及肝脏的蛋白质含量(P<0.05),但促进了粗脂肪的积累(P<0.05);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实验鱼肝体比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实验鱼脏体比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D6.19-D21.39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鱼肝组织SOD活性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可消化淀粉水平为6.19%时,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9.06%以后,血清溶菌酶活性活性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可消化淀粉为6.19%和9.06%时分别有最高的SGR和FER。本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利用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能力有限。实验三的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对杂种石斑鱼血浆葡萄糖,肝糖原含量及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注射牛胰岛素(5μg每100克鱼体重)后的0、1、3、6、12、24和48小时取3组的样,每组5尾鱼。随着胰岛素注射后12小时肝脏糖原含量的消耗,观察到血糖的显著降低(P<0.05)。肝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输注显著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GLUT2的表达(P<0.05)。葡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转录,果糖-1,6-二磷酸酶1(FBPase1)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的表达在胰岛素输注后12小时显著降低(P<0.05),而糖酵解相关基因6-磷酸果糖激酶肝型(PFKL)和丙酮酸激酶肝型(PKL)的表达显著在注射后24小时上调(P<0.05)。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注射后葡萄糖激酶(GK)表达的升高显著高于其他基因(P<0.05)。糖原代谢过程中,胰岛素注射后12h糖原合成酶肝脏型(GYS2)表达显著降低(P<0.05),糖原磷酸化酶肝型(PYGL)表达在24小时时点显著升高(P<0.05)。这些结果表明胰岛素可通过调节转录水平的糖异生,糖酵解和糖原代谢来影响葡萄糖代谢。珍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中糖类的利用能力有限,饲料中过高的糖类会影响生长,还会引起餐后高血糖,饲料(粗蛋白52.88%)适宜的糖类水平应不高于8%,珍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适宜水平应当为10~13%;饲料(粗蛋白48.51%,粗脂肪11.84%)适宜的可消化淀粉含量在6.19~9.06%之间。在此水平下较好的生长和饲料效率。胰岛素可通过调节转录水平的糖异生,糖酵解和糖原代谢来影响葡萄糖代谢。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北方日光温室冬季栽培地温低、根区通气环境差等问题,试验在栽培垄表面下20 cm和30 cm处设置蓄热补气管道,以没有安装管道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其对土壤环境及对番茄
利用化石能源生产燃料和化学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化需要,并存在转化效率低、转化机制不明朗、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生物质能源来源于太阳能,被视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动植物油脂是具备潜力的生物质能原料,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制备烃类是适宜的提质手段之一。为探究油脂转化为烃类的催化反应机理,本文采用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裂化油脂中含量较高的单一油脂组分,进行反应条件工艺优化和机理的初步探
水凝胶是具有三维聚合物网络结构高含水量的软材料。由于含水量高,所以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水凝胶不具备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性,所以在很多领域的使用就会受到限制。随着人们对水凝胶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具有对环境刺激响应的“智能”纳米复合水凝胶。这些“智能”的特性在于,随着环境的改变如p H、温度以及光照等的变化,水凝胶就会发生微观上构象等的改变,宏观上物理、化学、体积等的变化。本论文是通过从海
TGF-β(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在脊椎动物的生殖、发育、生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Gsdf是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其仅仅在鱼类中存在,并且在大多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细胞免疫在扁平苔藓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S100A8/A9蛋白属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在多种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扁平苔藓中作用仅见国外少量相关报道,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1.通过检测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S100A8/A9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S100A8/A9蛋白在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为扁平苔藓的新型治
自从1972年Fujishima发现二氧化钛(TiO_2)能够光解水以来,利用半导体制备氢气成为了材料领域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员们已经报道了多种半导体活性物质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但是这些光催化剂大多带隙较宽,只能吸收仅占太阳光4%的紫外光,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太阳能吸收效率,也限制了工业化应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有机无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2.7-
首次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流体作为发泡助剂辅助加工热塑性淀粉(Supercritical CO2-assisted thermoplastic starches,scCO2aTPS),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fiber,CNF)改性scCO2aTPS(scCO2aTPS100CNFx)和戊二醛(Glutaralde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为武昌鱼,作为我国重要的鲤形目、鲂属、鲌亚科中的重要的代表性的淡水养殖经济物种,其生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等重要的优良生长特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属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是一种二十面体具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该病毒每年给我国鳜养殖业造
电卡效应(electrocaloric effect,ECE)是一种在电场的作用下,在极性材料中发生的可逆等温熵变或绝热温变的物理现象,具有电卡效应的材料被称为电卡材料。电卡效应制冷因其具有轻巧、环保、高效等突出的亮点,具有极优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尼龙/金属盐络合物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聚集态结构变化的角度着手,详细研究了长碳链尼龙(尼龙11和尼龙12)与CaCl_2的络合机理、在电场作用下P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