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琵琶记》折子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昆曲一直备受世人关注,无论是学者研究还是舞台演出,都显现出了复苏和繁盛的态势。《琵琶记》是中国戏曲的经典名作,问世以来一直盛演不衰。昆曲诞生后,《琵琶记》曾被魏良辅推崇为昆曲演员的入门必学剧目,直到今天的昆曲舞台,《琵琶记》的折子戏也一直盛演不衰。某种意义上讲,《琵琶记》的演出史就是昆曲的产生、发展、衰落、复苏的历史,而占据《琵琶记》演出很大比重的折子戏的演出则在某种程度上见证着昆曲发展史,堪称昆曲发展史的缩影。本文分三章,分别从《琵琶记》演出简史、《琵琶记》折子戏的艺术研究以及乾嘉以来《琵琶记》折子戏的演变以及对其他剧种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演出简史方面主要通过文人诗词、评论、随笔等史料窥探《琵琶记》在当时的搬演情况,并从戏曲选本的角度考察《琵琶记》折子(单曲套曲)在各选本中的收录情况,进而对其在明清两代在各选本中收录规律以及流传情况进行总结。折子戏的艺术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情境、行当和看点三个方面:情境方面主要考察其戏剧情境的特殊性以及演变为折子戏的潜在戏剧性;行当方面则主要考察《琵琶记》中主要角色的行当设定、演变及背后因由;看点则从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入手,对流传已久的《琵琶记》折子戏的看点进行分析和考察。传承和演变部分主要以折子戏《书馆》为个案,对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昆弋身段谱》与当今舞台的表演从艺人师从、曲文、服装以及身段情况做细致的梳理与比较,对《琵琶记》折子戏的沿承与变异进行个案分析。对其他剧种的影响则以越剧为例,通过曲辞的对比,考察《琵琶记》折子戏在越剧中的变形留存。
其他文献
"通感"也即"象征",中国新诗"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派"等不同流派在横向移植西方象征主义诗学表现手法的同时,以感官互通、彼此感应的"通感"书写建构了中国新诗以"知性""
玩具即供玩耍游戏的器物,有娱乐、益智、教化的功能。民间玩具凭借着其特有的性质,反映劳动人民独特的审美与情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欢乐与知识,同时建
浅析大功率电动机的几种常用的起动方式,并做出几种起动方式的功能与价格方面的分析与比较。从中可见变频起动方式由于其性能上的优越性,将随着变频器成本的降低被越来越广泛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作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领悟是基于实践、发自内心的。他分析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归纳了作文教学中的
<正>关于《玄武天机》,在当时完稿后,许多感想已经写在了《玄武天机的机缘》一文中,但现在第三卷刊印,热心的编辑还是希望我再唠叨几句,那就再信马由缰式地唠叨几句吧。先说
阐述了环氧自流平地坪涂料的配方设计要点,介绍了该涂料的施工工艺,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正>两人出井陉后,顺着驿道一路穿真定府、保定府,路上不过一日,便赶过顺天府的良乡,到了京城外的郊野。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的京师郊野便是这种气势,这里竟然出现了一座座兵
期刊
<正>"经纬网图中判读经纬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内容,属于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不仅认知水平有限,而且空间能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的文学创作,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方面讲,都处于河南新文学发展史上最好、最突出的时期,文学豫军得到全国文坛的广泛关注。文学豫军在改革开放30年
目的研究常用凝血指标对慢乙肝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在S0期~S4期的453例慢乙肝患者,依据肝穿病检结果分为无纤维化组(S0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