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海港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以盐田港后方陆域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地面的大面积硬化,阻碍了原有的雨水下渗途径,无法下渗的雨水产生的径流加大了排水压力使得城市内涝问题频发。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港后方陆域为例,考察分析其地形地貌、自然基础条件后,针对其水资源短缺,内涝风险高等问题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探究。确立了该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和规划方案,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落实到地块层面,形成一套可实施的目标指标体系。为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建设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共划分为6个管控单元,各管控单元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56%,79%,51%,71%,72.3%。(2)研究区域对SS的年污染物总量削减率为61.27%。通过LID设施建设,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分别将达到:SS,842.46t/a;COD,263.96t/a;氨氮,9.64t/a。(3)针对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规划措施:水生态措施:通过径流控制、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种途径,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增加蓝、绿海绵体的空间,梳理蓝绿廊道,以盐田河蓝绿廊道为通道,引入海洋冷气流,降低城区热岛效应。水环境措施:通过河道治理、雨污水管网完善、面源污染处理等工作,构建后方陆域源头减量、中途控制、末端治理的水环境提升体系。水资源措施:分区多举措推进非常规水资源下渗积蓄利用,同时结合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分散式再生水利用,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管网的升级改造。水安全措施:提高管网设计标准,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构建末端调蓄系统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学位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缓解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实现环境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战略。为了克服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迫切需要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高灵活性、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特点,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基于无机氧化还原物种的液流电池的开发与应用
常规浸出和热酸浸出是湿法炼锌采用的主流工艺,其中热酸浸出过程产生的浸出渣(铅银渣)和黄钾铁矾除铁渣,企业普遍采用堆存的方式,存在综合利用水平低和严重的环境风险等问题。湿法炼锌浸出渣的火法处理技术在环保和经济方面优势明显。采用回转窑、烟化炉等技术能耗高、二次污染或综合回收效果差;而闪速熔炼和Ausmelt等技术投资高、操作复杂。开发一种高效、低能耗、环保综合利用效果好、投资低的浸出渣处理工艺十分必要
在土木工程领域中,避雷针结构的法兰-螺栓连接应用十分广泛,在腐蚀环境与循环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腐蚀疲劳是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不同于一般的疲劳破坏,腐蚀疲劳(Corrosion Fatigue)指的是有腐蚀损伤的疲劳,其疲劳寿命要比普通疲劳寿命低得多。避雷针结构的破坏往往归结于法兰-螺栓连接结构的腐蚀疲劳,而法兰-螺栓连接结构主要依靠螺栓预紧力和接触面的摩擦力抵抗外荷载。当外荷载为循环应力,并处在腐蚀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深部采矿已经成为采矿行业发展趋势。与浅部矿床相比,深部矿井的“三高”与“开采扰动”将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四方金矿在空场法转崩落法的过渡阶段由地压引起的地表进一步移动变己经成为矿山企业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论文以四方金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试验、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采顺序对地表移动变形和矿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
本实验将含氧化还原活性醌类结构的蒽醌-2-磺酸钠盐(AQS)作为电子转移介体模型,考察在其介导作用下,水铁矿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介导体AQS在工作电极与水铁矿之间传递电子过程中发生连串反应的动力学变化过程,基于此建立了动力学函数模型,从而获得AQS不同形态在反应体系中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浓度分布与反应速率常数等。AQS作为电子介导体首先接受来自工作电极的电子以还原态结构形式存在(AQS
学位
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以及工业建筑中。梁柱节点作为框架结构传递内力和连接梁、柱的关键部位,处于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其安全可靠性是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前提。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表明,地震时框架节点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破坏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对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节点区的受力特性。由于节点的受力比较复杂,且目前的梁柱节点单元模型主要是针对钢筋
针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在夏季出现重度富营养化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西安市护城河南门段再生水补给区域底泥(SRW)和东南角地表水补给区域底泥(SSW)的连续监测,分析其理化性质和营养盐含量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静态试验模拟SRW和SSW的N、P释放过程,以了解两种不同水源补给下形成的底泥N、P释放特征。最后,针对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底泥P释放速率较快、释放量较大的特征,采用硝酸钙对底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