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游客诸多青睐。自20世纪90年代,民族村寨旅游凭借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而迅猛发展。在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民族村寨从相对闭塞的原生环境逐渐向旅游型村寨转变,转变中带来民族原生态文化变迁,这种变迁无疑会对民族村落自身和旅游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对于村寨型旅游目的地而言,它不仅是各种要素交互而成的有机网络,更是一个具有强大旅游吸引力的场域,其旅游形象影响着潜在游客的出游计划、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被视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旗帜。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需要,选取贵州肇兴侗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者对村寨自身和村寨旅游的感知,预判出游决策,从而探索少数民族村寨型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为后续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及其价值鉴定提供依据,并为同类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与保护上提供参考。
依据扎根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对114篇符合研究标准的游记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出游客感知要素系统。再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厘清游客感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机理,对贵州肇兴侗寨的游客感知及旅游形象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对旅游者自述文本进行二次编码,利用李克特量表对游记文本中语句表达反应评分赋值,即旅游者主观感受的量化,获取游客对侗寨不同感知要素满意程度。借助IPA模型分析游客满意度评价详情,识别和了解影响游客对于侗寨旅游满意度的关键性要素,发掘游客在旅游实践过程中对感知要素的不断流变之处,即关注热点和潜在市场机会,针对性地提高民族村寨型景区的市场定位,为后续文旅融合开发、遗产可读性等提供依据。通过对肇兴侗寨游客感知要素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肇兴侗寨游客感知要素系统是由起源性感知、原真性感知、创造性感知、功能性感知四大主范畴建构而成,其中囊括了侗族习俗、寨务组织、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侗族音乐与舞蹈、侗寨雕刻、侗族饮食、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等28个小类要素。该系统中功能性感知的提及率最高,提及率最低为起源性感知。
(2)由游客感知要素系统结构性分析发现:该系统网络结构的整体密度进行测算,显示结果为0.5529,表明网络结构整体密度较高,网络内部协调性较好;进一步进行网络结构要素的中心性分析,可以发现侗族饮食、旅游住宿和侗寨生活氛围为三大核心要素,特色旅游纪念品、侗族宗教信仰、寨务组织则是最边缘的三要素。通过凝聚子群分析,推断出肇兴侗寨主要客群类型为观光型游客和文化知识型游客,文娱消遣型游客则是未来的主要的潜在客群。
(3)游客对侗寨旅游的整体满意度颇高,旅游者重游意愿较高,其中侗寨生活氛围评价最高,侗族音乐与舞蹈和旅游交通的游客满意度次之,对债务管理与组织评价最低。
(4)基于重要性-表现值(IPA)模型,将所有要素对应至表现良好区、额外资源区、缓慢改进区和重点改进区四个分区,从旅游氛围营造、旅游文化提升、旅游饮食营销、旅游资源活化和旅游设施与服务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营销、管理策略。
本文从感知形象对肇兴侗寨的旅游形象展开研究,丰富了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形象传播及村寨型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依据扎根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对114篇符合研究标准的游记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出游客感知要素系统。再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厘清游客感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机理,对贵州肇兴侗寨的游客感知及旅游形象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对旅游者自述文本进行二次编码,利用李克特量表对游记文本中语句表达反应评分赋值,即旅游者主观感受的量化,获取游客对侗寨不同感知要素满意程度。借助IPA模型分析游客满意度评价详情,识别和了解影响游客对于侗寨旅游满意度的关键性要素,发掘游客在旅游实践过程中对感知要素的不断流变之处,即关注热点和潜在市场机会,针对性地提高民族村寨型景区的市场定位,为后续文旅融合开发、遗产可读性等提供依据。通过对肇兴侗寨游客感知要素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肇兴侗寨游客感知要素系统是由起源性感知、原真性感知、创造性感知、功能性感知四大主范畴建构而成,其中囊括了侗族习俗、寨务组织、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侗族音乐与舞蹈、侗寨雕刻、侗族饮食、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等28个小类要素。该系统中功能性感知的提及率最高,提及率最低为起源性感知。
(2)由游客感知要素系统结构性分析发现:该系统网络结构的整体密度进行测算,显示结果为0.5529,表明网络结构整体密度较高,网络内部协调性较好;进一步进行网络结构要素的中心性分析,可以发现侗族饮食、旅游住宿和侗寨生活氛围为三大核心要素,特色旅游纪念品、侗族宗教信仰、寨务组织则是最边缘的三要素。通过凝聚子群分析,推断出肇兴侗寨主要客群类型为观光型游客和文化知识型游客,文娱消遣型游客则是未来的主要的潜在客群。
(3)游客对侗寨旅游的整体满意度颇高,旅游者重游意愿较高,其中侗寨生活氛围评价最高,侗族音乐与舞蹈和旅游交通的游客满意度次之,对债务管理与组织评价最低。
(4)基于重要性-表现值(IPA)模型,将所有要素对应至表现良好区、额外资源区、缓慢改进区和重点改进区四个分区,从旅游氛围营造、旅游文化提升、旅游饮食营销、旅游资源活化和旅游设施与服务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营销、管理策略。
本文从感知形象对肇兴侗寨的旅游形象展开研究,丰富了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形象传播及村寨型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