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ya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促进了农村、城市发展;同时也带来农村人才流失,再生的劳动力的质量下降,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出现了土地“抛荒”严重、农村萧条、农业“空洞化”等现象,加大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难度。在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可能出现转移过度趋势情况下,探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重庆实际,分析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影响作用、协调发展状况,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回顾及相关文献评述,本研究界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等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并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关系,把劳动力转移划分为转移滞后、转移适度和转移超前三个阶段。2.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情况通过重庆农村劳动转移进程回顾,分析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特点及其趋势等内容;通过重庆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进程回顾,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3.重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对直辖以来重庆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纵向和与全国水平、浙江水平进行的横向比较,分析农业现代化的相关影响因素。4.农业现代化要素流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农业现代化要素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分析重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受土地、技术、资本等农业现代化要素的影响。5.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从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相关要素流动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影响,探讨不同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同时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理。6.重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发展首先建立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其次,预测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结合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未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分析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状况,并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7.总结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分析美国、日本、西欧、浙江、山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建设途径等,归纳并提炼出有利于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8.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模式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重庆实际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寻找出适合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模式。二、研究主要结论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理论及文献回顾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内在一致性。二者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步入良性发展通过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回顾和分析得出: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以行政为导向转移、自发转移、政府引导转移三个阶段,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发展,转移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转移稳定性增强、智力回流会越来越明显,正步入良性发展时期。3.重庆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存在问题多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本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推广困难等问题。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发现重庆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尚处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经济结构不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这些原因可以归结为农业劳动力人口太多。说明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并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4.农业现代化发展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重庆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了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探讨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理,发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业劳动力有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5.不同阶段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有所不同从劳动力转移带来相关要素流动角度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或转移超前以及转移不稳定,都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适度的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6.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协调,但协调水平越来越高随着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转移劳动力越来越趋于剩余劳动力总额。从纵向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协调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且未来会延续这一趋势。但从横向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表现出一定的不协调,2002年以前表现为劳动力转移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2002年以后表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7.借鉴国内外经验确定了重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结合理论分析、重庆现状和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经验,确定劳动力转移后重庆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为:立足于农业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依托,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知识更新工程为重点,加快运用现代生产手段、科学技术、设施装备、管理方法使用,走“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市场化、外向化、产业化”的道路及“六化”结合的发展模式,建设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三、创新点1.从要素流动角度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从要素流动角度,实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利影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须考虑二者的协调发展。2.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协调标准通过分析二者不协调的表现,推导出二者的协调标准,并采取相应指标,建立评价公式,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四、政策建议1.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大农民转移培训力度,转移多余劳动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实现劳动力稳定转移;建立农村保障制度,实现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大农村吸引力,实现要素自由流通;加大智力、技术、资金等农业现代化要素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2.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全面深化土地的使用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农业发展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农业内部,必须优化农业发展外部环境与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其他文献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神道亦是日本本土宗教,两者在长期的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古代天皇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和神道思想。
“意境”这一概念,在我国文艺史上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意境说在中国美学史和艺术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早已成为艺术创作
含有茚二酮骨架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茚并吡啶类化合物和茚并喹啉类化合物在医药学、农药学等领域的应用日见报道。研究成果涉及抗癌、抗炎/抗过敏、抗心血管硬化、杀
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既是武当山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
当代中国政府由于缺乏科研支撑,对于气功、中医和特异功能三者的立法政策和管理理念处于不确定态度:保护缺少依据,规制理由不足。丹道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关于以气功
跨国出版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步骤一般分为三步:初期向中国出版市场输入出版物和版权;中期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和中国出版机构展开项目合作,并在相关领域投资;最终实施本土化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发展,故小学班主任工作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感染也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Respiratory Disease,CRD)。随着养鸡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饲养密度的提高,在通风不良
在上个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艺术研究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庸俗社会学长时间占据了中国的学术界,其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艺术简单地充当宣传的工具,对艺
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在他的《电影手册》里曾经这样说过——场面调度的力量对于影视制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在电影理论上引发了一条重要的美学的和哲学的道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