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队列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的计算、通信和存储能力都十分有限,以及WSN的事件突发性和固有的多到一、多跳的通信模式使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拥塞。拥塞不仅导致数据包的丢失、网络延迟的增加,而且造成对传感器网络有限能源和带宽的浪费,缩短生命周期。由于WSN自身的特点,传统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策略不再适用,因此,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设计其拥塞控制机制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当前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WSN的拥塞控制机制,但大部分机制是基于简单的拥塞检测与拥塞处理的控制研究,这类操作是拥塞发生后采取的缓解措施,通常能耗过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显然达不到WSN节能以及跟踪应用准确性的要求。目前,主动队列管理(AQM)技术是有线网络拥塞控制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拥塞之前采用提前丢包的思想,能够有效地控制队列长度,避免网络发生拥塞,解决滞后性和能量的不必要耗费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入AQM技术以避免拥塞是WSN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队列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机制API_DR。该机制包括两部分:中间节点的自适应主动队列管理API算法和源端的区分丢包算法DR。其基本思想:首先,针对WSN的特性之一----动态变化和能量有限,在中间节点设计一种简单的自适应主动队列管理API算法,以实时跟踪WSN的动态环境;其次,有效的拥塞控制算法离不开源端的速率调节策略,针对WSN的特性之二----高误码率,在源端设计区分丢包的速率调节算法DR,该算法在考虑误码率产生误码丢包的基础上,试图将拥塞丢包和误码丢包区分开,避免源端将丢包统一视为拥塞丢包从而启动拥塞控制机制带来的能量消耗和吞吐量的降低。最后,将中间节点和源端相结合,共同实现.API_DR机制。运用NS2网络仿真器进行验证,仿真实验证明了API DR机制既可使队列长度快速稳定地收敛于期望队列长度,提高吞吐量和降低丢包率,又能有效地避免拥塞,使源节点发送速率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自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自制飞机试飞成功以来,世界航空业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与飞机刚诞生时相比,现在的飞机无论是在种类还是性能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当今
随着社会全面信息化和计算机的普及,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开发方式也逐渐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和工具化的方法转变,而软件风险是项目开发过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顺利完成,产生出了海量的生物数据,有待于人们利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对生命现象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生物信息学的出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量急剧增加,数据挖掘处理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对数据实时处理需求不断增加。特异性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重要组
随着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网络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发展最快并且最具有潜力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生物特征
随着Web应用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性能验证与提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型软件开发都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完成的,性能问题总是在Web应用实现之后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而这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改变了很多场合下的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引领着监测环境,获取监测数据的新潮流。   本文在阐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
机器人系统将人类从一些繁琐、枯燥的,不适宜人类存在的工作环境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在人类未来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具有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源,此外数据格式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数据需求反馈时间的缩短,使传统决策支持模型越来越
随着因特网服务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商业服务深入人心,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在没有实物参考的情况下,网民在消费时无法对商品进行预测,在做出选择之前更多的依赖于其他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