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双壳类的下行环境效应及其在环境调控中的应用——以背角无齿蚌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系统分析淡水水体生物调控研究基础上,以背角无齿蚌为代表,利用微型生态系统实验研究淡水双壳类滤食所产生的下行环境效应,探讨利用它们开展淡水水体环境调控的途径.(1)经典的食物网调控在于通过控制食浮游生物鱼类来保持较多的大型浮游动物以控制浮游藻类,但是食物网结构的复杂性、食物链的非线性和下行反馈等因素导致大型浮游动物变动很大,调控的效果和稳定性较差.利用淡水双壳类在较短的食物链范围内保持对浮游藻类的持续稳定的捕食压力可作为生物调控的措施之一.(2)背角无齿蚌的滤水速率和能力与个体大小、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含量呈现负指数函数关系;水体中现存双壳类的种群数量较低,滤食潜力有限,提供一定附着基质可以增强调控效果.(3)对浮游藻类的摄食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但是在消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蓝藻的利用率低,对绿藻、隐藻和裸藻等的利用率较高,滤食对自然水体中藻类群落的影响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如温度、水体混合度、悬浮物质含量等密切相关.(4)高密度滤食减少悬浮态氮、磷含量,增加溶解性氮、磷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但是对总体营养水平影响不大.(5)高密度滤食显著减少水体中所有浮游藻类,改变藻类群落结构,绿藻所占百分比增加.对原生动物纤毛虫、轮虫和大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6)高密度滤食减少微型异养鞭毛虫数量,降低对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减少微食物网与经典食物网之间的能量传递.(7)尽管背角无齿蚌对降低水体营养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没有明显作用,但是高密度滤食可以加快营养循环、促进悬浮物絮凝沉降、有效减少浮游藻类等悬浮物质、控制蓝藻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而这些效应为沉水植被恢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双壳类的生物调控与沉水植物的恢复相结合将是富营养化水体长效治理与修复的技术措施之一.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美国先验论哲学家爱默生的哲学思想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强调人的自主自立,建立和把握个体生命的时间观念,以及认识和把握真理的途径等方面。文
期刊
第一章论述了该文的选题背景、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从旅游认识的发展历史入手,主要对取得可持续性的状态--可持续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目的地进行了论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
粤北是广东岩溶环境的主要分布区。钙是岩溶环境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决定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区域和采样点选取在岩溶地貌发育典型的英德市九
为了寻求满意的矿用箕斗卸载曲轨曲线形状,利用ADAMS软件建立上开式扇形闸门沿固定曲轨卸载的参数化仿真模型,研究了卸载轮分别沿4种卸载曲轨曲线卸载时的冲击状况。通过对比
本文是在国土资源部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工作背景下,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探讨在分等基础上采用修正法进行农用土地级别划分的方法。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该文试图对元代以来京津唐区域文化地理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研究,着力突出中外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交流、碰撞与整合的动态过程,并阐明都城文化与环都文化之间的关系.为达此
本文以沿海地区连云港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经济理论从资源环境价值核算角度分析连云港市1996-2000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损
综合多种不同的数据源对环北京地区的沙尘特征进行研究是该论文的主要目的.该论文基于以下数据对环北京地区的沙尘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1)环北京地区123县范围内27个国家基本
该文是以港人在珠江三角洲置业为切入点来探讨香港与珠江三角洲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用时空结合的思维方式来探讨两地房地产经济的运行特征和规律.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