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F稳态再生性能的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壁流式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是降低柴油机微粒(PM)排放最有效的装置之一,而高效、可靠的再生技术是其商业化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针对DPF稳态的再生性能开展研究,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再生机理,更是为再生性能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DPF白载体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来流温度和来流流量、降低DPF载体的长度以及增加DPF载体的孔目数(CPSI)能使载体的传热性能增加。在DPF载体末端添加热惯性体,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轴向末端处的径向温度梯度。利用加载台架及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微粒特性对DPF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粒径、比表面积大的碳黑更容易再生,其再生效率高,效能比也高。模拟SOF含量高的碳黑容易再生,再生效率高,效能比高。模拟SOF的热处理过程会改变其内部微观结构,使其更容易氧化再生,再生效率高,效能比高。与碳黑相比,柴油机微粒的起燃温度低,再生效率高,效能比高,但效能比基本不受来流温度的影响。利用加载台架及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灰沉积对DPF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灰担载量的增加,DPF压降增加,能有效促进再生过程的进行,再生效率和效能比也相应增加。随着灰粒径的减小,DPF压降增加,再生效率和效能比也相应增加。和单质灰相比,沉积混合灰的DPF压降低,其内微粒更容易再生,再生效率和效能比高。利用加载台架及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来流参数及灰沉积对CDPF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来流温度的增加,CDPF内碳黑反应逐渐加剧,再生效率和效能比逐渐增加。随着来流温度脉冲持续时间的增长,再生效率逐渐增大,但效能比却逐渐降低。随着灰沉积量的逐渐增加,阻碍的活性分子的逆向扩散,再生效率和效能比逐渐降低。在来流温度为475℃时,DPF内碳黑基本不发生氧化反应,而CDPF内碳黑发生剧烈氧化,再生效率和效能比也相应升高。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马家坡滑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字形沟谷地带中小型滑坡治理的新型抗滑体系—抗滑桩-拱形系板-挡土墙组合结构,即抗滑桩、挡土墙通过拱形系板连接而成的联合支挡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结构体系受力机理、受力特点、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1)依据现有的拱、抗滑桩、挡土墙以及结构力学的相关理论,结合"V"字形沟谷地带滑坡的特点,确定结构体系中拱形系板拱轴线为悬链线,挡土墙采用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用基于液压单元功能、故障状态和逻辑分析、综合方法讨论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传感器定位问题,旨在用较少的检测信号构建较大的信息空间。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液压元件功能失效方式,讨论典型液压元件故障隔离和定位所需要的检测信号集合;(2)根据液压系统功能失效方式,讨论典型液压系统故障隔离和定位所需要的检测信号集合;(3)结合工程实际,讨论HBT60
自从上世纪中叶,国内外学者对自同步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得到了许多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实践中。但振动同步理论的研究对电动机特性涉及比较少,而且对于转子的惯量耦合分析也较少,且仅能讨论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惯量及阻力系数相同的情况。而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即使相同型号的同一批电动机,其参数差异也在所难免。因此,利用机电耦合理论,进一步研究振动同步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发
英国摄影硕士学位课程授课方式普遍包括授课(lecture)、讲座(guest speak)、研讨会(seminar)、互评(critique)以及小组或一对一讨论(tutorial)等形式。虽然每个院校的摄影课
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往往是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生产影响很大。本文在分析伊犁一矿试采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资料的基础上,对试采区主采煤层3煤和5煤顶、底板砂
神秘的东方之国——中国对西方人来说,像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而中国的万里长城,则是谜中之谜。西方曾盛传从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从火星上能看到长城,从太空中看长城,到如今
期刊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走滑断裂带之一,地表形迹上显著的错断水系、错断阶地、断层陡崖、边坡脊及断塞塘等地貌现象和近15mm/a的滑动速率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近代以
学位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以黄土梁、峁组合而成的黄土丘陵区,地质灾害更为发育。研究黄土丘陵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规律,可
新建的川藏铁路由于受到线路坡度和地形的影响,川藏铁路在穿越以新都桥为代表的山区时大多只能以路堤形式通过,线路基本都位于较厚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上,观测表明,这类粗颗粒冻土边坡在季节冻融作用下会发生缓慢滑移或流动。模型试验对于研究那些尚未或很难建立数学模型的试验对象是最佳选择。由于粗颗粒冻土边坡模型实验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模型实验研究的方法。本文在建立该模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