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潮》杂志的“三重世界”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潮》杂志作为“五四”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份大学生自办刊物,对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因此受到守旧的封建势力的极力攻击,而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先驱在给予各方面支持和维护的同时也对该杂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本文从文本出发,以《新潮》杂志展示出的思想、学术、文学“三重世界”为着眼点,从“启蒙”的意义上把握《新潮》的精神内涵,展现其思想文化上的丰富性、复杂性,给予其思想史、文学史上恰当的历史定位,深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价值追求的认识。在《新潮》的“思想世界”中,本文从平等的视角、“破坏/建设”的思维模式以及带有青年学生特色的关注焦点三个方面,分析《新潮》杂志表现出的呼唤民众自我解放、破坏和建设并重、关注社会人生的思想特点,认为其深化了“启蒙”的意义,推动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在《新潮》的“学术世界”中,本文概括了《新潮》学术化的基本风貌,指出了其学术化的两个表现——言说方式和比较的方法,以及探索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的学术化道路,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肯定了《新潮》同人在“学术救国”道路上积极探索的独特意义。在《新潮》的“文学世界”中,本文从语言革新的先锋性、文学研究的自觉性和文学创作的开拓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潮》杂志在现代文学史上“代际过渡”的地位。《新潮》以思想、学术、文学三种方式交叉演进,展示了以傅斯年、罗家伦等为代表的“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严肃而深沉的感悟与思考。
其他文献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著名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富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既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也是传人的轶事小说。今本《晏子春秋》分《内》、《外》篇两部分,《
历史的主题是“人”寻找“自己”,并把寻找的过程通过人类记忆的方式保存下来。诗歌作为人的深层和本真精神的最有力的表现者,也始终在“人”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在道教小说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宋代雅俗文化交融的社会氛围以及整个社会世俗化、平民化的文化倾向使道教小说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出同样的特质,出现了很多反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本文从研究专著、期刊、硕博论文等方面入手,对莫里森第四部作品《柏油孩子》的国内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
先唐七言诗研究,历来从七言诗起源、七言诗流变、七言诗与乐府关系,以及作家、作品个案研究等方面入手。本文在绪论中着重论述了以上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在此
《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产生的新问题,与对原劳教戒毒和强制戒毒的老问题相互交织。虽然学者设想管理体制方面的统一整合方案,但《戒毒条例(征求意见稿)》仍维持原先体制
随着能源危机于二十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以及全世界环境问题的凸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应运而生。在全球整体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平均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来自于建筑业,这
为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不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而且全国其他几十个城市都在修建或运营地铁。城市地铁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时难免穿越既有建筑物。地铁施工会造成土体损失,
“外望”意象很早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比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但到唐五代宋初词中频繁出现。“外望”意象在这段时间的类型多样,本文分为三类:重帘外望、登楼远望、想
本文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对孔子散碎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解释孔子的文学思想,从孔子文学思想的“文化渊源”、“本体论”、“批评标准”、“功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