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K和AKT介导Nrf2/Keap1/p62信号通路扰动自噬促进海马细胞凋亡的雄黄神经毒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或四硫化四砷(As4S4)。由于受传统中药无毒无副作用的用药习惯的影响,而未科学(长期、超量和不规范)合理使用单味雄黄或其复方制剂引起的药源性砷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其临床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害,以消化系统、皮肤损害为主。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显示长期砷暴露可导致语言、认知、行为、听力及运动方面的障碍,严重者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及神经系统缺陷,即使脱离砷接触,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也不易恢复正常。雄黄中的砷是雄黄毒性的主要来源,脑是其毒性靶器官之一,由雄黄引发的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调节细胞内抗氧化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Nrf2,是外源性有毒物质和氧化应激的重要感受器,Nrf2活性的改变与自然衰老过程和人类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自噬参与细胞的一系列生长过程,如生长、分化、死亡等生理过程,也被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雄黄可持续激活Nrf2信号通路,那么雄黄持续激活Nrf2过程是否受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和AKT的影响。Nrf2也可介导Nrf2/Keap1/p62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又有研究表明自噬和凋亡在功能上存在联系,即自噬为凋亡所需,对于通过自噬无法处理的细胞,最终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目前有关MAPK和AKT介导Nrf2/Keap1/p62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促进凋亡在雄黄所致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因此,建立p38、ERK1/2、JNK、AKT以及自噬特异性抑制剂模型和Nrf2 sh RNA基因沉默大鼠模型,阐明MAPK和AKT介导Nrf2调控自噬在雄黄所致神经系统毒性中的作用,揭示雄黄所致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为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药源性慢性砷中毒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研究方法: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SPF级雌性SD大鼠96只,4周周龄,体重45±5g,。喂养过程中将使用专用笼具、专用垫料以及饲料,自由饮水,室温为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0±10%,保证光照12 h/日,昼夜循环饲养。根据体重随机分为16组,即对照组、雄黄组、p38 MAPK抑制剂组、雄黄+p38 MAPK抑制剂组、ERK1/2抑制剂组、雄黄+ERK1/2抑制剂组、JNK抑制剂组、雄黄+JNK抑制剂组、AKT抑制剂组、雄黄+AKT抑制剂组、3MA抑制剂组、雄黄+3MA抑制剂组、假手术组、假手术雄黄组、Nrf2 sh RNA组和雄黄+Nrf2 sh RNA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雄黄给药剂量为0.9 g/kg,对照组给予0.5%CMC-Na,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8周;第6周开始,腹腔注射抑制剂,对照组和雄黄组注射浓度为1%DMSO,抑制剂组分别给予SB203580、PD98059、SP600125和LY249002及3MA,剂量除3MA为20 mg/kg外,其他均为10 mg/kg,每3天1次,共3周。后4组在大鼠海马CA1区域(坐标前囟后2.8 mm,旁开2.8 mm,深度为2.0 mm)注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雄黄组给予空病毒,剩余2组分别给予Nrf2-sh RNA。手术3周后以0.5%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给予雄黄,处理与上述相同。染毒8周后,旷场实验和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仔鼠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和突触的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自噬相关指标及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p62与Keap1、Nrf2与p62蛋白相互作用情况。结果:1、雄黄灌胃后,可在其脑组织中检测到砷的蓄积。2、雄黄处理后,与CON组相比,REA组大鼠在旷场内的移动的总路程减少(P<0.05),触壁站立次数减少(P<0.05),而且平均速度降低(P<0.05);在实验阶段,CON组大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时间明显高于REA组(P<0.05)。3、雄黄暴露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核疏松、透明,表面呈锯齿状;突触结构受损,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减慢或受阻;出现受损的线粒体等。4、雄黄可激活大脑中ERK1/2、JNK、p38、PI3K/AKT信号分子,并且雄黄可以通过ERK1/2、JNK、p38、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大鼠大脑Keap1/Nrf2系统,而加入上述信号通路抑制剂后可以明显减弱由雄黄引起的Nrf2、Keap1、p62蛋白高表达的情况。5、雄黄促进Keap1与Nrf2及p62与Keap1的结合作用。抑制Nrf2后,削弱了雄黄对Nrf2/Keap1以及p62与Keap1复合体的破坏作用。6、雄黄可以引起大鼠海马中自噬相关蛋白的激活,这些蛋白包括自噬的起始部分(ULK1、Atg13、Beclin1等蛋白)以及自噬小体延伸和自噬溶酶体形成过程蛋白(Atg4B、LC3II/I等蛋白)。当Nrf2沉默后,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表明雄黄可以通过Nrf2的表达来调控自噬。7、雄黄暴露后会引起大脑海马Caspase8、Caspase3以及BAX/Bcl2的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自噬后,Caspase8、Caspase3以及BAX/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相比于雄黄组降低。结论:雄黄中砷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蓄积于脑组织中,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MAPK和AKT信号分子介导Nrf2/Keap1/p62信号通路扰动自噬促进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脂肪干细胞(ADSCs)其主要成分来源于脂肪组织中,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许多研究证实了ADSCs的成骨分化潜能,并认为ADSCs是有利于骨形成和再生的良好的种子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脂肪干细胞的获取更简单、来源更丰富,含量较多、伦理限制更少。脂肪干细胞由此成为了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领域中最具应用价值的种子细胞。环状RNA(circ RNAs)是一种非编码RNA。Circ RNAs的表达
目的:网状Meta分析是近些年来在传统Meta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学。传统Meta分析只能对两种处理因素之间进行分析比较,网状Meta分析是可以对多种处理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并基于排序结果筛选得到最佳的处理因素的方法。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已有多种基于频率学派及贝叶斯学派的分析方法,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应用及发展。但是由于遗传关联性研究中基因型数据的特点,目前关于遗传关联性研究网状
背景及目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元间的信息单向流动,主要由位于突触前的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介导。突触前膜被刺激发生去极化时,突触前膜的钙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突触前,导致突触囊泡通过胞吐作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随之又通过胞吞作用完成囊泡组分的回收,维持突触囊泡的可持续释放。因此,突触囊泡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对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
目的:雄黄含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临床上因滥用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而造成慢性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害,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是其毒作用的靶器官之一,使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质疑,因此,雄黄在牛黄解毒片中的去/留(毒/效)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牛黄解毒片是治疗胃肠积热证的代表药。胃肠积热证与免疫因子分泌失衡导致的炎症
目的: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中,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结局的改善程度,分析该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完善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健康管理。研究方法:成立个案管理研究小组;建立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个案管理流程。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的先兆早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居住病房楼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干预前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
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为其价格低廉,抗菌效果好,现在仍是世界范围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但是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耳毒性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大量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导的内耳损伤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内耳后会刺激毛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的过度积累会破坏耳蜗毛细
目的: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综合研究不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消融围术期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心房颤动患者消融围术期合理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和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奠定循证基础。研究方法:1.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消融围术期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大部分CAP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由于高龄或者合并基础疾病可发展为重症肺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如不及时诊治则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早期进行病原学诊断对SCAP的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二代测序(NGS)是近年来新兴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具有覆盖病原体广,耗时短,检测敏感等优点。本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人重症社
目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由肠壁内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网络系统,其发育异常会引起胃肠道严重的功能紊乱或畸形,但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实验组前期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筛选发现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患者中核糖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HBV感染高发地区。HBV具有泛嗜性,除了损伤肝脏外,还可引起肾脏病变。本文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肾脏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7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疾病状态不同分为乙肝携带者(A组)26例、慢性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