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情况;了解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了解TEM、SHY、OXA型广谱酶以及质粒介导的AmpC酶在耐药菌株中的分布;明确整合子在耐药菌株中的分布以及介导耐药基因盒类型;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值的测定和PCR扩增分析。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进行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的筛查。多重PCR扩增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初筛整合子并分型,PCR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并测序。结果:经纸片扩散法筛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2株,对其进行琼脂对倍稀释法MIC值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76.9%(40/52)、敏感率为21.2%(11/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80.8%(42/52)。大多数(94.2%)对头孢唑林耐药,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依次为:73.1%、26.9%。绝大多数(98.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多重PCR扩增结果: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TEM型和SHV型均阳性1株,TEM型和OXA型均阳性5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中,TEM—1型最常见,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IRT)未发现。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为30.8%(16/52),其中有13株同时携带TEM—1广谱酶和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3株仅携带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36株(69.2%)耐药菌株检出1类整合子,序列分析显示存在aadA4、aadA5、aadB、cmlA、cmlA1、和dfr17基因盒,它们分别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和甲氧苄明的耐药。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CMY—2型质粒介导AmpC酶等β—内酰胺酶,它们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1类整合子在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本次研究发现的aadA5、dfr17耐药基因盒,分别介导对大观霉素和甲氧苄明的耐药,迄今未见国内报道。而OXA—1型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等耐药基因不在整合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