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意义——比较研究《红字》和《录事巴特比》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参照马丁·海德格尔的有关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和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录事巴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痛苦的意义。   海德格尔称,人陷入现世的生活,势必要脱离“本我”,回避更为真实的人之存在的可能性。所有的判断和决定都由“常人”做出。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得做“常人”想让他们做的事。更有甚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因为针对“人,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常人”才有解答权。因此“焦虑”成了人最基本的心态——人为自身感到焦虑。这样看来,人想做什么和现世中的人应该怎样做之间就出现了冲突,这种冲突正是痛苦产生的根源。在《红字》中,“常人”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社会准则,谨言慎行。但是,“常人”对这些欲望的压制和曲解反而使得它们更加强烈。在《录事巴特比》中,“常人”则认为:人应该以理性为指导,以同情心为辅助,在现世中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平静的精神境界。但是巴特比的出现打破了“现世无痛苦”的神话,迫使律师面对生命中难以破解之迷,不可承受之痛。   痛苦时,人想在“本我”和“常人”的冲突中找到出路。但是,在现世中作为人而存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因此,人根本不可能绝对脱离“常人”而存在。另一方面,“本我”又是亘古不灭的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人要走过痛苦的历程。尽管方式不同,但海丝特和律师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从迷茫走向迷茫。   这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孜孜以求,想找寻确定性、无限性和归属感。但是人类不能接受“常人”提供的不真实的答案。人类情愿在永远的黑暗中寻找光明,在极端的绝望中追寻希望,在无边的虚妄中求索真理。看到爱人死去,海丝特失去了依托和希望。被巴特比之死所困扰,律师承认了人生的虚无和忧伤。但是,他们再也不能回到从前,沉迷于“常人”所提供的幻境了。至少,在痛苦中,人类坚持一种更为真实的态度,正视自己作为人在现世中的存在。如此看来,痛苦不仅是人类的宿命,更是人类的选择。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27年德国成立"太空旅游协会",出版了《宇宙航行》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上画着一艘宇宙飞船,印着"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周"的字样.这些科学
期刊
Address ter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ociolinguistics. People use different address terms to locate themselves in a complex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196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意思天差地别.◆"嫁鸡随鸡,嫁狗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将进入法律程序。该法第十七条详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建立、健
期刊
含空气层复合材料保温技术具有多项优势,是一种集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防火等一体的保温屋面施工技术.
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一分钟,可以用来看路,观赏美丽的花朵,感受潮湿的草地,或者欣赏清澈透明的流水.一分钟,可以用来静静倾听,或者歌唱.一分钟,
去年我买了一台广州电风扇厂出产的山叶牌鸿运扇,夏季过后,就放置一旁了.今年夏天重新启用时,它却不转了.用手拨动扇叶,感觉电机轴咬合得太紧,随即自己动手修理.拆开风扇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