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表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成熟与原花色素合成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2年6~10月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昌宁镇东廒村酿酒葡萄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欧亚种(V.vinifera L.)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试验共设四个处理:(1)100 mg/LABA(花后 10 天喷施,“ABA”);(2)0.4 mg/L EBR(花后 10 天喷施,“EBR(1 次)”);(3)0.4 mg/L EBR(花后 10 天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前14天喷施)(“EBR(2次)”);(4)清水对照处理(花后10天喷施,“CK”)。在葡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穗重、百粒重、还原糖、总酸),主要酚类物质(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花色苷),原花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转录因子表达量,花色苷及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以及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和组分,研究外源ABA和EBR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和原花色素合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CK)相比,在葡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均可提高葡萄果实穗重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果实总酸含量,从而促进葡萄果实成熟。在果实成熟期,ABA和EBR处理葡萄果实穗重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ABA处理提高的幅度较大,达29%,其次是EBR(2次)和EBR(1次),提高幅度分别为18%和10%。EBR(2次)处理提高了葡萄果实百粒重,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ABA和EBR(1次)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果实成熟期,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降低了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酸含量,EBR(2次)和EBR(1次)处理降低幅度较大,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ABA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葡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均可提高葡萄果皮中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花色苷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果皮总酚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其中,EBR(2次)处理提高的幅度较大,达34%,其次是EBR(1次)和ABA,提高幅度分别为31%和24%。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原花色素含量也高于对照,其中,EBR(2次)和EBR(1次)处理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109%和92%,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ABA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果皮黄烷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EBR(2次)处理提高的幅度较大,达101%,其次是EBR(1次)处理,提高幅度为62%;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果皮花色苷含量高于对照,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EBR(2次)提高幅度较大,达30%。(3)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酒中pH值、酒精度、总浸出物、干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而滴定酸含量低于对照。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酒中总酚、单宁、黄烷醇和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各处理葡萄酒中总酚和黄烷醇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BR(2次)>ABA>EBR(1次)和ABA>EBR(1次)>EBR(2次)。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葡萄酒中原花色素和花色苷含量提高幅度由高到低均为EBR(2次)>EBR(1次)>ABA,其中,EBR(2次)原花色素含量提高幅度较大,达35%,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EBR(1次)和ABA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EBR(1次)和EBR(2次)处理花色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但ABA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4)在葡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可通过调控原花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VvLAR1、VvLAR2、VvANR、VvANS和转录因子基因VvMYB5a、VvMYBPA1的表达影响葡萄果皮中原花色素的合成。赤霞珠葡萄果皮原花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VvLAR1、VvLAR2、VvANR表达量均在幼果期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至果实成熟。在幼果期,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提高了VvLAR2和VvANR基因的表达量,而降低了VvLAR1基因的表达量。VvANS基因表达量在幼果期维持较低的水平,从转色期开始迅速上升至成熟,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提高了该基因的表达量,ABA和两种EBR(2次)处理VvANS基因表达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VvMYB5a表达量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在幼果期,另一个是在转色期,在幼果期,ABA处理VvMYB5a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转色期EBR(2次)处理葡萄果皮VvMYB5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VvMYBPA1基因表达量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至成熟,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提高了VvMYBPA1基因的表达,且EBR处理VvMYBPA1基因表达量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5)各处理成熟期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均检测到9种花色苷组分,其中5种基本花色苷和4种酰化花色苷。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可影响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各组分的积累,成熟期各处理葡萄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高于对照,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BR(2次)>EBR(1次)>ABA。外源ABA和EBR处理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高于对照,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BR(2次)>EBR(1次)>ABA。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均为EBR(2次)处理高于EBR(1次)处理。(6)各处理成熟期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18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可提高葡萄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含量,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BR(2次)>EBR(1次)>ABA。对于黄烷-3-醇,除EBR(1次)处理的儿茶素含量高于对照外,ABA、EBR(2次)处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以及EBR(1次)处理表儿茶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葡萄酒中,外源ABA和两种EBR处理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量高于对照,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BR(2次)>ABA>EBR(1次)。但在葡萄酒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ABA处理和EBR(1次)处理中共检测到非花色苷酚类物质17种,EBR(2次)处理和对照处理中分别为16种和15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对中国隐脉叶蝉亚科Nirvaninae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回顾了隐脉叶蝉亚科分类历史沿革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概述了该亚科的形态特征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在本亚科的分类研究中各特征的应用及该类群的重要经济意义及地理分布研究。论文主要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馆藏标本对中国隐脉叶蝉亚科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总结了各属、种的研究概况;鉴定、描记了隐脉叶蝉亚科主要在中国分布的10属52种,包括1
学位
香椿是中国特有的木本蔬菜,香气浓郁,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但香椿在其采摘后的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产品的外观、风味以及营养价值。多酚氧化酶(PPO)是导致果蔬产品褐变的主要酶类,目前有关香椿PPO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为控制香椿产品的酶促褐变,保护其感官质量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香椿嫩芽为原料,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提取香椿PPO,探讨其酶学特性;分析不同生长期香椿抗氧化活性及PPO同工
学位
在酿酒环境下许多因素制约着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如pH、温度、糖和乙醇等。目前对β-葡萄糖苷酶在葡萄汁或葡萄酒中活性的研究还不够详尽,其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还不够清楚。利用YNB-C培养基筛选出55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葡萄酒相关酵母。定量测定酵母中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结果显示菌株Clavispora lusitaniae C117产酶最高,为152.39μmol pNP mL-1h-1,其次是M
学位
目的:鉴别诊断血小板的聚集现象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病例资料,结合实验室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流式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活检,对血小板聚集现象的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标本存在血小板卫星现象,重新采集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查,可校正血小板计数结果。(初次EDTA抗凝血血小板计数45×109/L,校准后139×109/L)。结论:血小板卫星现象引起的PTC
会议
灰蝶科Lycaen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已知全世界约有5500种,中国记录146属515种390亚种,其中秦岭分布47属74种。目前,灰蝶科昆虫种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缺少来自外生殖器形态学方面的有力支持。因此,本研究首次对秦岭地区灰蝶科昆虫42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和13种的雌性外生殖器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试图为系统学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形态学术语主要遵从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