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跟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门新兴的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让人直接穿戴的动力机械智能设备,它将人的智能与机器人的“体力”结合在一起,以人的智力为控制主导,结合机器人的动力设备来增强人体的防御、行走、负重等生理机能,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作业能力。外骨骼机器人从结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全身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及各类关节矫正或恢复性训练的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按照辅助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辅助老年人、残疾人、运动功能部分丧失的病人行走或康复的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和增强正常人人体机能的增力型外骨骼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军事、医疗、民用等许多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很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因此许多国家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大致包括外骨骼机械框架系统、外骨骼动力系统和外骨骼控制系统。外骨骼机械框架系统包括各种机械肢体、机械关节、机械背架和其它附属结构,为外骨骼系统提供支撑、连接等作用。外骨骼动力系统包括能源装置和相关驱动装置,为外骨骼机器人的运作提供动力。外骨骼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跟随系统和平衡系统的结合,其中外骨骼跟随系统用于控制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并完成期望动作;平衡系统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外骨骼机器人跟随系统是利用信号采集装置(肌电、脑电、压力、位移等传感器)采集的人体动作信号(抬手、走、跑、跳、蹲立等)并利用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转换成外骨骼机器人驱动器(液压、电机、气压等)控制信号,同时采集外骨骼各机械关节、肢体的动作信号(角位移、角速度、加速度等)为反馈信号,形成闭环控制,从而使外骨骼机器人能快速精准地响应人体的动作,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机动作的完全一致。按照外骨骼系统感知系统采集信号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外骨骼机器人的跟随系统大致可分为预编程控制跟随系统、基于人体脑电信号(EEG)的外骨骼跟随系统、基于人体肌电信号(EMG)的外骨骼跟随系统和基于运动力学信号的外骨骼跟随系统4种。其中预编程控制方式可能会限制外骨骼动作模式的扩展性;脑电信号控制方式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可能会影响人脑对其他动作的控制;肌电信号控制方式中肌电传感器安装要求高,穿戴不方便而且容易脱落;基于运动力学信号的跟随系统的控制信号采集简易且控制起来相对精准对系统的响应存在较严重的滞后,所以论文中拟采用基于运动力学信号和预编程控制相结合的下肢外骨骼跟随系统。研究中利用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关节编码器等电子元件设计用于采集人体脚底压力信号和运动关节信息的感知系统,为跟随系统提供研究基础;同时分析研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为外骨骼跟随系统提供控制策略,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跟随系统进行相关仿真实验。论文中以基于运动力学信号的下肢外骨骼跟随系统的研究为重点,以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相关控制理论知识,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为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究提供基础:(1)介绍了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将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分类和介绍,并对国内外典型外骨骼机器人如BLEEX、HULC、HAL、XOS等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整体性能、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介绍,阐述了外骨骼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展望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趋势。(2)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对人体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各个关机的运动自由度、运动形式和关节运动范围,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随后对人体的行走系统进行研究,介绍人体行走步态周期的概念,将步态周期划分为左单支撑、左双支撑、右单支撑和右双支撑4个部分,进而为下肢外骨骼系统的行走规划控制跟随系统提供参考。论文中介绍了零点力矩(ZMP)理论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同时解释压力中心(COP)概念及其与ZMP之间的关系,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3)结合仿生学理论,利用Solidwork软件分析设计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原理。参考人体下肢关节运动机理,配置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械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自由度,同时分析设计机械关节上的驱动系统。论文中在下肢外骨骼2条机械腿上的髋关节配置外展/内收和屈/伸2个自由度,在膝关节上分配屈/伸1个自由度,踝关节上在膝关节上分配屈/伸2个自由度;选择液压驱动系统作为的动力系统。考虑到人体行走时各个关节输出力矩的不同,下肢外骨骼2条机械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上配置液压驱动模块分别安装驱动模块,而踝关节则由人体主动控制;同时论文对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和选择依据进行分析介绍。随后利用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DH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同时利用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行走状态,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中单支撑状态和双支撑状态动力学方程,为下肢外骨骼跟随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4)论文中利用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关节编码器等电子元件设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传感系统,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当前足压,为步态判定提供参数,同时置于人体大腿和小腿上的倾角传感器实时检测当前人体姿态,为外骨骼各个关节转动提供参数,控制器融合各个传感器上信息,计算出当前外骨骼系统各个关节所需力矩,并驱动各个关节运转,同时外骨骼关节上的编码器实时采集外骨骼关节角度变量,并返回到控制器,形成反馈,从而实时调节外骨骼的姿态,使系统快速精确地响应人体动作。论文中利用压力传感器设计了一种传感靴,用于人体行走时足底压力信号的采集,据观察人体在行走中,足部与地面接触时其主要支撑点集中在脚跟、第一趾骨根部和第五趾骨根部,且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足底压力信号变化在这三个部位最为敏感,因此为了准确地获取脚底压力信号变化,在传感靴底部相应部位安装压力传感器,采集人体行走时脚底压力信号,对下肢外骨骼人机系统的行走状态进行判定。通过对脚跟、第一趾骨根部和第五趾骨根3个部位压力信号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其变化规律,下肢外骨骼系统行走控制提供参考。同时在人体大腿干末端和小腿杆上端(膝关节上下)安装倾角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行走中各个关节角度信号,并和压力信息一起送入控制器,通过相关融合算法进行处理,提取特征信号,为跟随系统控制器提供依据,进而确定外骨骼系统各个关节驱动器的输出力矩。(5)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建立了下肢外骨骼跟随系统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仿真实验,验证跟随系统的控制效率。借鉴机器人动力学理论和相关控制理论,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各个运动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在不同行走状态下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中Simulink工具箱建立下肢外骨骼各个关节的跟随系统模型,并进行相关仿真实验,为外骨骼跟随系统设计提供实验平台,降低研究成本,缩短周期。同时将Solidwork中设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械原理图导入Adams/view中,建立下肢外骨骼系统仿真模型,用于仿真下肢外骨骼系统在行走起步、左单支撑和右单支撑状态下各个连杆(大腿、小腿和脚)和各个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轨迹、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验证跟随系统的可行性,为跟随系统设计提供实验平台和理论参考。论文中以机器人动力学和运动学为基础,结合人体下肢解剖学和相关控制机器人控制理论,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研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跟随系统,同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及后期工作的研究重点,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设计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在"强基层、重社区"的医改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以集约化医疗模式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由嘉定区卫计委牵头,依托嘉定区中心医院建设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于2017年3
针对当前C语言自动评分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FC-KNN(Flow Control-KNN)的C语言程序自动评分算法。根据C语言程序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流程控制结构的方法提取源码特征;在此基础
绘本具有涉及面广、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设计丰富多彩等特点,但其也有容易出现图文不符、文字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问题。编校人员应用心对待每一本绘本,提高自身编校水平及
离合词由"合"到"离"的过程,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其中,"双音词→双音短语"是由韵律促发产生的重新分析;"双音短语→扩
不求轰轰烈烈,不求规模效益,不求短期回报;追求教育附加值的利益驱动,追求回归教育本质,扎扎实实创办“真教育”的高端定位,追求“让每一个学生享有自信和成功”的理想支撑。在民办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不仅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更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潮流所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工作有益于促进幼儿教育的一致性。然而,目前我国主流幼儿园中,家长
目的:本实验目的是研究大豆异黄酮(SIF)调控肥胖大鼠脑、胃肠道瘦素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
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展开,各地村庄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休闲农业的开展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不少人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似乎一讲到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者的能力,其实,这里的"党",既包括执政者,也包括党的组织,还包括党的整体。就整体而言,党的执政能力实际上首
引进版图书对我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本文系统分析目前引进版图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详细阐述如何把控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