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重大政策,通过政策的持续开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大量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持续开展,其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问题,如专项资金长期闲置、部分家庭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部分建设工程难以竣工等,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审计机关应政府的要求及社会公众的委托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揭示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切实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落实推进、政策目标的完成,推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目标划分为:真实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健全性、可行性;并结合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梳理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应当注意的审计内容,按照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施过程分为:项目立项阶段审计、项目融资阶段审计、项目实施阶段审计、项目运营阶段审计、项目评价阶段审计;将审计目标视角与审计实施过程相结合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理论实施框架。之后通过对审计署2013年至2018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现象: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问题、专项资金长期闲置、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等进行分析,得到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务中部分应当审计的内容未审计或审计不到位。结合S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案例得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务实施框架,并结合审计公告及案例发现的问题验证上述理论框架,并发现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务实施框架存在的不足之处,经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验证以上发现的不足是确实存在的。通过将理论框架与实务框架进行对比,发现存在的问题:缺少项目立项阶段审计、项目融资阶段与项目运营阶段审计中相关机制制度的健全性审计存在不足、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实施环节的合规性审计不到位、项目评价阶段审计目标不全。经过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安居工程政策梳理不到位、审计质量不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审计资源不足、审计依据不够、审计介入时间难以把握、审计独立性不够等,并提出对策: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学习、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审计效率、多渠道保证审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