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抑素与STE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病后的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氨基末端 B 型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rain sodium peptides,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探讨CST与STE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及心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推断CS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住入院STEM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病第三天收集入组人员血液标本,离心留取血浆、置于适宜温度冷藏,3个月以内采用ELISA法分批测定样本CST、NE水平。记录入组人员一般情况、既往史、生化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完善心脏彩超得到LVEF数值。根据STEMI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将STEMI患者分为4组:Killip Ⅰ级组(n=40)、Killip Ⅱ级组(n=48)、Killip Ⅲ级组(n=57)、Killip Ⅳ级组(n=55),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组组间基础资料,比较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组组间CST、NE、SDNN、LVEF、NT-proBNP的差异;同时根据LVEF表型,将STEMI患者分为3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 with preserved EF,HFpEF)组(n=156)、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 with mid-range EF,HFmrEF)组(n=37)、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 with reduced EF,HFrEF)组(n=7),比较不同组间CST、NE、SDNN、NT-proBNP的差异;进一步根据200例患者的NT-proBNP中位数将STEMI 患者分为 NT-proBNP<1184.5pg/ml 组、NT-proBNP≥1184.5pg/ml 组,比较两组间CST、NE、SDNN水平的差异。分析CST与NE、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ST与NE对STE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判断价值、CST与NT-proBNP对STE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最后评估CST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 果]1.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比较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合并糖尿病率、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illip心功能组患者CST、NE浓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Killip Ⅰ级至Killip Ⅳ级,CST、NE浓度逐渐升高,Killip Ⅳ级CST、NE浓度最高。不同组患者SDNN、NT-proBNP、LVEF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 Ⅰ级至Killip Ⅳ级,总体趋势为Killip Ⅳ级患者LVEF最低、NT-proBNP浓度升高、SDNN指标逐渐减小。2.三种LVEF表型的NE、SDN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LVEF表型的CST、NT-proBNP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pEF组CST浓度低于HFmrEF、HFrEF;同时随着LVEF的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伴有HFrEF患者的NT-proBNP浓度最高。3.NT-proBNP<1184.5pg/ml 组与 NT-proBNP≥1184.5pg/ml 组组间 CST、NE、SDNN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NT-proBNP≥1184.5pg/ml时,CST、NE浓度明显升高,而SDNN指标则有所下降。4.STEMI 患者 CST 与 NE 呈正相关(r=0.866,P<0.001);CST 与 NT-proBNP呈正相关(r=0.302,P=0.04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T对STE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具有判断价值及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 论]1.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CST、NE、SDNN水平存在差异,随着心功能的不断恶化,CST、NE水平逐渐升高,SDNN指标逐渐减小,间接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2.当LVEF下降、NT-proBNP升高,即心功能越差的患者CST水平越高,提示随着STE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张力升高、心力衰竭程度加重,CST的分泌随之增加。3.CST与NE、NT-proBNP呈正相关,且判断CST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综上所述,推断CST水平对STEMI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 的]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各时间点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脱髓鞘变化以及类雪旺细胞(schwann like cells,SCs-like)的表达情况;探究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对SCI大鼠再髓鞘化的修复作用,为临床应用EA治疗SCI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 法](1)以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目的]1.了解云南省中部玉溪地区虫媒病毒的种类、分布和流行情况,为该地区蚊传虫媒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2.了解玉溪地区通海县2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特征,为该地区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的预防及疫苗接种提供资料。3.了解玉溪地区家养动物中虫媒病毒感染情况。[方法]1.2015年在
[目的]制备一种由体表心电图R波触发,能在起搏器心室通道的相对不应期内启动并触发起搏器噪音反转(NR),对于植入并依赖起搏器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术前起搏器工作模式程控即可使用的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系统,并研究该高频电刀系统应用于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该高频电刀可能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方法]1.制备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的主机采用目前市场上已广泛应用且成熟的上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在水相中分别采用低聚物辅助法、二次掺杂法合成手性聚苯胺(PANI),优化合成条件,得出每种方法下合成手性聚苯胺的最优条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制备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活性的异同;第二部分是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两种氨基酸分子印迹聚苯胺,初步考查它们对不同种类氨基酸的识别作用。[目的]对比水体系中不同方法合成手性聚苯胺的异同;考查氨基酸分子印迹聚苯胺的识别能力
[目 的]云南省东部菌子山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及生态环境。本论文以菌子山为研究区域,运用经典形态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系统调查该区域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探索以菌子山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摸清该区域的大型真菌资源状况,同时也为真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恢复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论文中物种鉴定主要采用分子鉴定及经典形态分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分子鉴定主
[目的]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是一种有致命性威胁的疾病,并伴有较差的预后。TAAD的系统性疾病特征及发病规律多参考于国外机构统计,我国对该疾病的有关研究及统计内容多源于中、东部地区,云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气候变化及人口组成,已有研究对本省的涵盖率不高。本文通过对近10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我
[目的]探寻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内皮祖细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预测DVT的发生、监测DVT进程、评估病情、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靶点。[方法]1.外周血采样: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结合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收集了 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13例DVT患者作为DVT组(实验组);16例无DVT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首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心内科医师的PE诊断意识,降低PE的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将2015年2月-2020年12月首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心内科的37例PE患者作为研究组,同一时间段内疑诊为PE且经CTPA检查排除诊断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的
[目的]松萝胺(C18H17NO6)是本课题组分离并合成的专利授权抗癌化合物。通过mRNAseq测序分析松萝胺抗肝癌作用的影响基因和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基因的作用位点,从基因表达和药物作用的蛋白位点探究该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30d喂养试验了解松萝胺的毒作用强度和毒作用性质,初步评价该化合物的安全性。通过本研究为松萝胺的临床前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
[目的]探讨具有自身免疫特点的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autoimmune features,IPAF)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IPAF 与非 IPAF-ⅡP(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差异,探寻影响IPAF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30例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