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孔德创立社会学以来,社会学曾一度被命名为“社会物理学”,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人文科学,社会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实体受到研究,这种实证主义的思想成为社会学基本思想,实证主义方法,特别是结构的分析方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结构分析方法的影响下,斯宾塞把社会看做是一个有机体,这个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诸多的共同之处,他试图用社会有机体论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迪尔凯姆在斯宾塞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中一般现象的社会结构的区分特性方面做了分析,他将“集体关系”和“集体表征”界定为社会结构得以建立的元素,这两个元素启发了后来者,成为“关系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源头。结构的分析方法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形形色色的结构方法几乎都犯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即主体缺失。虽然结构分析法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变迁作出描述,但却很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具体行动与整个社会大变迁之间的关系,无形中个体的行动与社会变迁被分成两个不同的层面。这成为“关系结构”与“制度结构”斗争的内容之一。马克思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社会变迁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产生的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而引起社会变迁,但是这种过分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分析方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攻击。虽然马克思看到了阶级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但单个的个体与大的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解答。受历史主义学派影响的学者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这种忽视主体的缺陷。法国学者是这一运动的主力军,其中代表人物有列维一斯特劳斯、布迪厄、福柯等等。这些学者们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作为打破二元对立的武器,由此建立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本文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选择则布迪厄作为代表,以他的“场域”理论为分析范式,选取了布迪厄学术生涯中比较重点的两个领域----农村和高等教育,作为分析和认识场域的切入点,通过分析法国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来体会个体观念和行动变化与大的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由此延伸至当代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现象和后果;通过分析法国高等教育来重新认识权力的传递过程,这种“悄无声息”的权力传递和再生产与马克思激烈的革命运动所带来的权力变迁是不同的,通过个体的选择和行动,一个宏观的权力结构就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再生产。这就是布迪厄“场域”理论的魅力所在,一个大的社会变迁不是突然之间爆发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才得以实现,社会的客观变迁是通过微观主体互动的行为而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