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首。其发病高峰年龄为6~24月龄。儿童早期缺铁性贫血危害极为严重,多年来我国政府虽然采取各项措施进行防治,但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仍居高不下,成为重大而紧急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该病流行的因素复杂多变,探索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对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了解广西、内蒙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全面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阿荣旗、扎兰屯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宾阳县和横县共7个县随机抽取16个乡143个村的2677例6~24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对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测定;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儿童健康状况、母亲及家庭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家庭饮食习惯、家长对儿童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反应等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Hb<110g/L为6~59月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将所调查婴幼儿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查。应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清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率、频数描述;对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内蒙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1.3%,其中轻度贫血占80.3%,中重度贫血占19.7%;男童贫血患病率(52.7%)高于女童(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地区贫血患病率为57.8%,高于内蒙的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1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最高,为65.0%,之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至18~24月龄为36.3%,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消瘦(OR=3.202,95%CI=1.094~9.367)、谷类食品添加时间<4月龄(OR=1.864,95% CI=1.294~2.685)为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奶类食品添加频次高(OR=0.823,95% CI=0.722~0.93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725,95% CI=0.534~0.983)、村医健康教育频数多(OR=0.855,95% CI=O.773~0.946)均为婴幼儿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广西、内蒙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辅食添加不合理、营养不良、母亲文化程度低、村医营养教育提供差是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广西、内蒙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