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面对经费紧张局面,如何充分利用社会捐赠、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成为越来越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的总体情况,指出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紧接着文章从高等教育捐赠行为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政府部门、高等学校自身、捐赠人)着手分别分析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的相关情况,通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利用社会捐赠工作的对比,总结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的第三章对“侨资四校”社会捐赠行为三个主要利益相关的相关行为做了分析描述,并选择宁波大学的具体资料与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从中寻找出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侨资四校”在利用社会捐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主要不足。文章的第四章是结论部分,主要为政府部门和侨资四校本身就如何更多地争取社会捐赠提出对策建议。文章认为,社会对高等学校的捐赠虽然是一种非投资性的慈善行为,但是每一个捐赠决策都是捐赠行为的利益相关主体(捐赠人、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捐赠人的捐赠行为各有特点,但是都可以从捐赠“收益”、捐赠“成本”及两者的对比关系上找到依据。作为捐赠行为的直接经济收益方,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在“培育捐赠环境和捐赠文化”和“对捐赠人的政策性引导和利益保障”两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侨资四校”自身也需要在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在加强筹款意识和组织功能的同时,不断拓展捐赠群体,丰富筹款手段。文章研究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把捐赠行为中的三个主要行为主体作为一个有机作用的整体来看待,强调三者行为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以往研究中的割裂分析,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捐赠行为的本质。其次在于从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分析捐赠人捐赠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以期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改进相关工作的方向和依据。文章研究虽力求深入,但是由于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限,在对捐赠人行为心理分析的环节研究深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策建议的全面性、建设性和针对性,有待在后续学习和研究中继续深化。此外,高等学校利用社会捐赠是一个系统过程,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等对捐赠人的捐赠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是由于研究范围所限,文章中并未涉及。
其他文献
从本质上来说,否定这种言语行为是不礼貌的或失礼的。同时又由于中国人面子观念较重,所以汉语的否定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研究首先要总结归纳出本族人运用的特点与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的研究,中国贸易条件变化与中美通货膨胀率间存在如下关系:中国贸易条件改善之时,正是中国通货膨胀高于美国之期;而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之时,亦是中国通货膨胀
在阐述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评价了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条件,分析了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提出了加快上海服务贸易
"白罗衫"是唐代以迄清末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被多种戏曲剧种改编为剧本,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对该故事溯源,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从传说到民间剧本的演化路径
“四个坚定不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四个坚定不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对于社会主义建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分类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高等学校分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分类,利于实现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与
基于江西省10县500农户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对林农林业科技服务需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林业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有无
我国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在以往师范院校教育系培养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教师的框架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2006年9月,福建省有厦门理工学院等6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2000至2006年以来,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和招生规模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为福建省高等教育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服务业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其转移形式是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和服务离岸外包。服务业国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