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团队前期建立了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CAT)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本研究以胃痞计算机自适应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例,扩大样本量对模型进行验证,完善模型的临床评价,并探索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模型测评结果解释体系建立的方法学,为CAT模型的验证与评价提供方法学示例,推进CAT模型的临床应用,促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的发展。
方法:
从医者的角度,以临床专家对证候的诊断为金标准,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计算机自适应模型测评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以约登指数确定模型各证素的诊断阈值。运用Kappa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评估CAT诊断与专家诊断的一致性。同时以中文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s,FDDQL)为“校标”,利用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MCID)从患者角度判断临床疗效的变化,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模型诊断证素分值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局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模型的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完善模型解释体系。
结果:
以临床专家对证候的诊断为金标准,将CAT模型诊断结果作为检验变量,绘制的各证素前后两次ROC曲线下面积均能达到0.8以上,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Kappa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提示,除了在气虚证素的诊断上两者存在差异,对于其他证素CAT模型诊断与专家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约登指数为主要参考,本次研究确定了胃痞CAT量化诊断模型六个核心证素肝、胃、脾-湿、气虚、热、气滞的诊断阈值分别为39分、44分、52分、41分、47分、43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证素得分的变化均能影响患者在FDDQL中文版总分上的临床结局,其中脾-湿的影响最为显著。CAT模型证素分值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证素对各领域临床结局的影响侧重不同。
结论:
基于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胃痞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待对模型的灵敏性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后,可实现模型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是推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可行之策。从患者角度出发,利用相关的PRO量表MCID将临床结局与CAT中医证候量化诊断联系起来的方法,对CAT模型进行临床解释,具有可行性。
团队前期建立了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CAT)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本研究以胃痞计算机自适应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为例,扩大样本量对模型进行验证,完善模型的临床评价,并探索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模型测评结果解释体系建立的方法学,为CAT模型的验证与评价提供方法学示例,推进CAT模型的临床应用,促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的发展。
方法:
从医者的角度,以临床专家对证候的诊断为金标准,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计算机自适应模型测评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以约登指数确定模型各证素的诊断阈值。运用Kappa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评估CAT诊断与专家诊断的一致性。同时以中文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s,FDDQL)为“校标”,利用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MCID)从患者角度判断临床疗效的变化,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模型诊断证素分值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局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模型的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完善模型解释体系。
结果:
以临床专家对证候的诊断为金标准,将CAT模型诊断结果作为检验变量,绘制的各证素前后两次ROC曲线下面积均能达到0.8以上,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Kappa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提示,除了在气虚证素的诊断上两者存在差异,对于其他证素CAT模型诊断与专家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约登指数为主要参考,本次研究确定了胃痞CAT量化诊断模型六个核心证素肝、胃、脾-湿、气虚、热、气滞的诊断阈值分别为39分、44分、52分、41分、47分、43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证素得分的变化均能影响患者在FDDQL中文版总分上的临床结局,其中脾-湿的影响最为显著。CAT模型证素分值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证素对各领域临床结局的影响侧重不同。
结论:
基于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胃痞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待对模型的灵敏性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后,可实现模型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是推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可行之策。从患者角度出发,利用相关的PRO量表MCID将临床结局与CAT中医证候量化诊断联系起来的方法,对CAT模型进行临床解释,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