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这种古老的传播媒介不断变幻出新形式,网络的高速发展为谣言穿上了一件看似崭新的外衣,网络谣言应运而生。转型期的中国,公共突发事件频发,网络谣言不仅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形式,还在突发事件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公共治理的一道难题。当下中国公共突发事件中传播的网络谣言在内容方面有何特点,为何网络谣言经常在影响较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中大规模蔓延,一些传统的谣言传播规律是否继续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除了负面影响之外是否也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有哪些进步与不足,这些都是本文着力探讨的。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7·23甬温动车事故”和“芦山地震”进行个案分析,把握当下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内容脉络,归纳其特征与所指:在中国的语境下,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成为公共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万能替罪羊”,网络传播中的谣言内容并非总是模糊的。笔者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探究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的深层机制,指出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蔓延不仅是网民本身的认知、心理和利益算计和互联网匿名性、互动性等特性结合的产物,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亦不容忽视。在传播规律方面,本文讨论了谣言传播的生命周期,指出公共突发事件为谣言的传播开启了“机会窗”,由于事件热度下降和辟谣等原因,谣言会消亡,但其消亡只是一种潜伏,一旦有机会依然会卷土重来。笔者还探讨了传统谣言研究中的传播规律在网络环境下是否依然适用,进而依据网络环境的特性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公式,指出“沉默螺旋”、“群体极化”效应在网络传播中愈发明显,而文本传播虽然也有削平、磨尖和添加等外在变化,却难以实现同化的内在效果。笔者还尝试为谣言“正名”,用中立的立场来分析谣言传播的影响。虽然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有激发公众负面情绪、降低政府公信力和破坏社会秩序等种种负面影响;但它并非一无是处,它作为社会的“减压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众发泄情绪的工具,还有利于倒逼真相,加强政府监督,网民传谣过程其实是“集体行动”,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我们可以从案例中看到政府在处理这一治理难题方面的进步:网络舆情应对意识不断提升,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到“行政手段”与“媒体手段”并重,从偏重法律的“硬方法”到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软硬兼施。但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日之功,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传统宣传式话语难以适应网络话语体系,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笔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尊重谣言折射的国民心态,积极回应民众诉求,二是软硬兼施,更多利用“软手段”引导社会心理,三是建立健全网络谣言综合免疫系统,四是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多方合力共解治谣难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做一个客观分析,以期为理性全面地认识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生动案例,为政府更好地解决这个治理难题提供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思路决定出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新的改革路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的税源减少,中央的财政收入逐年上升,但是地方政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邻避”一词日益频繁出现于民众视野中。一再爆发的具有“邻避”性质的群体性事件显示了“邻避”冲突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冲突的重要来源,由“邻避”冲
本文主要是基于南海海盆及周边陆缘区的区域地震剖面和大洋钻探钻孔资料,开展了南海扩张历史的地层及沉积响应分析,并结合前人基于磁异常条带所得出的南海扩张历史的认识,识
<正> 铵油炸药投入使用大约已有30年了。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密度低和不抗水。低密度意味着炸药在炮孔中的能量集中度较低。不抗水是铵油炸药本身固有的特性,只有通过改变产品的
目的通过分析2015-2018年新疆参加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力考核结果,总结经验,提高监测质量。方法根据《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力考核方案》
通过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实践分析,发现存在着学生选课盲目和功利心理倾向,教师教学理念认识偏差以及考核评价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选课的必要引导、课程设置的合理
<正>油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写实形式存在的。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发展进入到现代主义,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发展出两条道路,一条走
针对传统光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吸附率低、禁带宽度大和难以回收等缺点,本文以水滑石(LDHs)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可塑的光催化性能为导向,通过将Zn、Cu、Ni等过渡金属元
推动多媒体教学在肯尼亚的学校中普及的过程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购买和安装多媒体基础设施的成本,电力资源的持续和稳定,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校领导的
金属化技术问题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化学镀铜工艺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金属化的重要途径。文中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化学镀铜工艺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