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年龄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来探讨iNOS与皮肤衰老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整形外科植皮手术中非暴光部位的皮肤标本3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少年组(<20岁)和中老年组(>40岁),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两个年龄组皮肤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之间iNOS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iNOS蛋白主要表达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年龄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来探讨iNOS与皮肤衰老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整形外科植皮手术中非暴光部位的皮肤标本3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少年组(<20岁)和中老年组(>40岁),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两个年龄组皮肤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之间iNOS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iNOS蛋白主要表达于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以基底层细胞为主;青少年组中iNOS为低中度表达,中老年组中iN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为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医学科研基金的后续研究部分。本药材基原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属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或带根全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了该植物,是被收录的唯一一种委陵菜属的植物。专利检索发现,以委陵菜为主要成分来治疗糖尿病的制剂已经有数项专利保护。但其有效化学成分并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也鲜有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报道。由于植物形态特征的相似性
本文对银杏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对银杏内生真菌进行筛选、鉴定。对真菌GB-1(3)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药理活性筛选,发现了较好的抗癌及抗凝血活性。银杏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以及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的方法,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
丁座草为列当科草苁蓉属的寄生草本植物,产于云南、西藏、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从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两个方面对丁座草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手段,从丁座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有7个,甾体2个,木脂素类衍生物1个。通过波谱解析及理化性质确定了他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α-香树素(α-amyri
杠板归又名贯叶蓼、蛇牙草等,为蓼科蓼属(Polygonaceae)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 )的干燥全草,曾收录于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杠板归味酸苦,性平,具有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等功效,主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湿疹、疥癣。药理研究表明,杠板归具有抗肿瘤活性,而对杠板归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阐明杠板归的药效物质
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 et Sint.)为毛茛科黑种草属植物,主产新疆,功效为利尿、活血、解毒、通乳;还可乌发、抗衰老。利用硅胶、ODS、凝胶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瘤果黑种草子的30%乙醇提物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化学反应以及波谱手段(NMR),确定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胡萝卜苷(1)、蔗糖(2)、对羟基苯甲酸(3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调节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受体;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为最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Fas为重要的凋亡促进因子,两者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通过检测EGFR、Bcl-2、Fas在正常皮肤与扁平苔藓(LP)、脂溢性角化症(SK)、基底细胞癌(BCC)的表达,来探讨上述因子在增生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皮肤科门诊,常规HE染色后病
【研究背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严重致死性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常表现为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即多重耐药,易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脑膜炎、软组织感染以及腹腔内感染等严重感染。特别是近年国内外报道耐碳青霉烯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房引起爆发流行,病死率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研究其耐药分子机制,对于控
目的:探讨一株引起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的真菌学特点及基因序列的变化。方法:常规真菌学鉴定和使用PCR法扩增菌株核糖体保守区及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 ITS)基因序列(5.8SrDNA,ITSII)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该临床分离株经真菌形态学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2、三株临床分离菌株核糖体保守区及ITSII区基因序列完全
目的收集山东某地一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系,通过直接测序明确该家系是否存在CYLD基因第16、18号外显子的突变,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的发病机制。方法经知情同意后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绘制家系图;抽提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PCR特异性扩增、直接测序方法对CYLD基因的第16、18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收集到一多发性毛发上皮瘤家系,整理了该家系成员完整的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粘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已成为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为Ct及Ng,但部分MPC的病因不明,因此及早找出致病原因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培养和PCR法,对41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MPC患者及106例无粘液脓性分泌物患者的标本进行了Ct、Uu、Mh、Mg、Ng、Gv、Tv、HSV-2及HPV的检测或培养,同时对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