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文献针灸治疗痿病的选穴整理与分析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次对痿病的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痿病上选用的穴位,初步发掘古代针灸治疗痿病的选穴规律,分析其常用穴位、常用经络及特定穴使用概况,分析其常用配穴,以期发现新思路,为针灸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中以“痿”、“萎”、“委”、“痿躄”为检索词检索出有关针灸治疗的条文以及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记载的针灸类的古籍中翻阅针灸治疗痿病的条文。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穴位,将穴位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结合古代对痿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次整理共录得穴位116,用穴位总频数为974次。2.本次整理发现208处条文分别提及了包括针、灸、针灸并用、放血等4种不同的刺灸方法,使用刺灸方法的穴位总频数共481穴次,其中以灸法的使用最为常见。3.本次整理发现甚少条文提及针灸的补泻方法,仅有49处条文提及补法、泻法和先泻后补法三种。其中记录最多的穴位为光明和申脉两穴,均为补法。4.初步发现了古代针灸治疗痿病的用穴规律:以足三里、光明、跗阳、三阴交、复溜为选用穴位中的高频穴位;在十四经脉中以足三阳经的选用最为常见;在人体部位中以四肢部特别是下肢部穴位的选用最为常见;选用的穴位中多数为特定穴;特定穴中以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以及交会穴最为常见;以(1)足三里和三阴交,(2)曲池、肩髃和合谷两组穴位的配合使用较常见。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合学习心得以及导师经验,提出痿病针灸治疗的基本思路:(一)痿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病变伤及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在治疗过程中首当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对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二)注意腧穴的选用,不仅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重视阳明经腧穴的选用,还应该重视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少阴肾经足中腧穴的选用;重视选用四肢部的腧穴;重视特定穴的选用特别是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等特定穴;治疗痿病中可以选用两组常用的腧穴配伍即足三里与三阴交配伍,曲池、肩髃、合谷配伍;并根据整理得出四肢部治疗痿病的常用穴位处方:上肢:曲池、合谷、肩髃、列缺;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复溜、附阳、光明、丘墟、髀关。(三)痿病治疗注意使用刺激手段,痿病到病变后期多以虚证为主,或虚实夹杂,以采用灸法治疗尤宜。(四)防治并举,注重调理。
其他文献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内化为主体的素质.所以数学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 ,用碱溶液处理不同粒径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管 ,并用TEM ,XRD ,FT Raman和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金红
目的观察芪术方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配伍对胃癌细胞SGC7901抗肿瘤增效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将胃癌癌
汉字书体的演化经过了篆、隶、楷、行这几个大的阶段,对各种书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概括、归纳,就可发现,汉字本身的形态结构并不是纯粹方形的,而是一种外(椭)圆内方形的结构,这
目的:通过比较中维医不同方法炮制的巴豆霜在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探讨巴豆中维医炮制机理。方法:1)采用去油制霜法制备中医炮制品,采用“各立衣克买提”泥炮制法制备维医炮
茅盾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这"镜子"的影像既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在"解释世界"(知)和"改造世界"(行)二者间的矛盾选择,同时也展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中
随着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广泛,物流大数据已成为智慧物流建设的着力点。文中首先介绍了物流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其次阐述了物流大数据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现代会计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环境,而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三种证型的核心证候与其相应的核心药物进行探讨,发现其临床辨证、用药规律以及三种证型间的区别与联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