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技术的生化需氧量检测及装置开发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OD检测是水质检测重要的环节之一。污水处理厂将它用作到工艺设计和处理能力的主要参数,也是衡量污水处理厂效率和运行状况的主要措施之一。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耗人力、化学性质不能及时反映,以及BOD新型的检测仪器成本高和系统复杂庞大等缺点。因此,设计开发出准确快速的BOD在线检测装置意义重大。本文以碘量法和计算机视觉为基础,依据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相关BOD检测的研究,开发了一套新型BOD在线检测装置。装置的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无影稳压光源、继电器反应池和阀门等,软件部分包括图像采集程序。图像处理程序和加药控制程序。硬件上为化学反应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软件上实现了对加药量的精确控制。通过自然光源、日光灯和无影稳压光源的对比实验,得出最佳的实验光源为无影稳压光源。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颜色特征值为R值,硫代硫酸钠的最佳的滴定量分别为5mL和15mL。实验数据分析,当BOD的值小于2mg/L时,我们采用的是第三组线性模型,间隔5天所测得的两个模型分别是Y=-0.05048x+187.1,R~2=0.9764;Y=-0.05439x+187.2,R~2=0.989。当BOD的值大于2mg/L时,采用第一组线性模型,这两个线性模型为Y=-0.03858x+190.8,R~2=0.9747;Y=-0.0458x+192.7,R~2=0.988。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定范围为[0,620]、[0,558]、[0,496]的溶液分别确定线性区间,5天后选定[0,558]、[0,527]、[0,434]位线性区间。第一次测得的线性区间[0,620]、[0,558],第二次测得的线性区间选择的[0,496]、[0,434]。将关系模型编写到自动检测模块,并进行了重复性检测实验,得出了绝对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BOD值均在所规定的标准区间内,得到的两组实验模型可靠。针对本文的图像法检测BOD,利用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判定滴定终点,代替了人眼,滴定更佳精确。虽然时间上与传统的碘量法一样,根据颜色值得出了两组最佳的颜色模型,在该模型的条件下测得BOD值更加精确。实验过程中,加药过程全程由计算机控制,相比较人工加药也更加精准。
其他文献
和三相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相比,多相电机调速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优势:高频时转矩的脉动较小;转子的谐波电流更小;电压源逆变器供电时直流母线电流的谐波成分较低等。这些特点使得多相电机能够满足复杂性更高的特定应用场合,诸如电动船推进器、机车牵引、电力和混合电动汽车、多电飞机和大功率的工业应用场合,这些具体的应用领域也是近年来多相电机调速系统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将双Y移30°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研究对象,给
2012年底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全力打造郑州都市区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形势要求郑州电网的发展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度超前的意识,以发展为主线,承接特高压、服务大中原,实现电网与郑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论文是郑州供电区“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的实际工程项目,在对郑州电网的现状运实际情况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发现现状电网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给出
谱聚类作为一类新兴的、高性能的聚类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聚类算法相比,它能在任意形状的样本空间上聚类,且收敛于全局最优解。本文在深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运动目标检测处于运动目标跟踪的最底层,是运动目标跟踪的基础,从视频场景中准确的检测到运动目标,对于运动
本文首先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平面倒立摆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将其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线性化,得到系统在两个正交控制方向解耦的近似模型。根据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系统的
钢丝绳作为牵引、承载构件,因具有良好弯曲性能及结构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港口、煤炭等多个领域。钢丝绳在运行中产生的如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类损伤,会造成重大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与因特网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渐渐深入民心,移动终端应用给人类工作、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正在渐渐地取代传统PC成为人们接
学位
我国是个航运大国,每年对船员的需求量都很大,而培养高素质的船员对于整个航运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的船员操作技能培训多是基于实船开展的,这种培训方式最为直接,而
人群仿真是通过建立人群行为特征模型,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来实现现实世界中人群运动过程的模拟。人群仿真技术是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