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肝脏、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变化

来源 :广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虫卵沉积于肝、肠等组织中形成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是虫体致病的最主要原因。在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宿主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应答经历了一个从急性期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到慢性期的Th2型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沉积在组织中的虫卵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可引起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过程由Th1型细胞介导,伴随着IFN-γ等细胞因子升高,引起宿主的急性炎症反应。感染后6~8周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0等逐渐升高,Th1/Th2轴发生偏移,引起宿主Th2型体液免疫反应。研究目的:用流式细胞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时期的C57BL/6小鼠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内T细胞及其亚群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讨论其意义。研究方法:1.模型建立:将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组小鼠通过腹部贴片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2.组织取材:将对照组与感染组小鼠分别于感染4、6、8周经1 %戊巴比妥钠麻醉,剪断下腔静脉,通过左心室灌注生理盐水将肝脏内的血液除尽,取肝脏与肠系膜淋巴结。3.细胞学检测:制备肠系膜淋巴结和肝单核细胞悬液,经PMA和Ionomycin刺激,并固定、破膜,加入相应荧光抗体染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4.组织学检测:肝脏制备石蜡块,切片,经HE染色观察。研究结果:1.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肝脏逐渐出现虫卵结节。肝脏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肝组织的结构破坏明显。2.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逐渐增大,肠系膜淋巴结细胞逐渐增多。3.肝脏中CD4~+细胞中IL-2~+细胞、IFN-γ~+细胞、IL-4~+细胞、IL-10+细胞和IL-17~+细胞的含量在感染后6周达到最高水平,感染后8周下降。IL-5~+细胞的比例在感染后8周持续上升。4.肠系膜淋巴结CD4~+细胞中IFN-γ~+细胞、IL-4~+细胞、IL-5~+细胞的比例在感染后8周持续上升。IL-17~+细胞的含量在感染后6周达到最高水平,感染后8周下降。5.肝脏中CD8+细胞中IFN-γ~+细胞在感染后6周达到43.6 %,随后下降。肠系膜淋巴结中CD8+细胞中IFN-γ~+细胞在感染后8周持续下降。结论:1. C57BL/6小鼠肝脏在感染6周后有虫卵聚集并产生炎症反应,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数目增多。2.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h(Th1、Th2和Th17)和CTL细胞亚群均有所变化。
其他文献
结核性脑膜炎(TBM)为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我国有关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痰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或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皮试)。然而,由于常规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目前相对不成熟,且人们保险意识淡薄,故若自愿投保,该险难以推行,其缓和医患矛盾的作用亦难以发挥。鉴此,本文建议:在利用法律的手段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的
母语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点。人们对母语作用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不再把母语迁移当作二语学习困难和中介语错误的唯一根源,或者根本否认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智慧大棚就是农作物种植的现代化方式。在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集约化温室产业,温
<正>激光理论自1917年被爱因斯坦提出之后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其具有普通光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单色性好、相干性佳、方向性强、强度高等,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1
经济全球化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零售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创新能力、整合全球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能力。7-11、宜家、沃尔玛、巴黎春天等跨国零售企业制定和实施
ERP整合了企业所有资源且高度集成,是风险管理融入企业“DNA”的最佳平台。文章从ERP环境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现状入手,针对风险识别内容繁杂不清、风险评估标准不明确、风险监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终生学习,都要求人们不断的去提升自己,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来讲,培训都是一条人才素质和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更是意识到这一点,因此,
知识员工的绩效考评面临巨大挑战、关系绩效受到重视、三类考评方法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与此同时,知识员工涵盖对象的模糊、绩效内涵的争议以及考评方法取舍建议的缺乏困扰着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她似乎是个谜团,充满了魅力。但是有关在她统治时期学术文化发展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两唐书《经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