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典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Schumpeter(1911)和Goldsmith(1969)。从那以来,“金融发展一经济增长”关系(finance-growth nexus)一直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众多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针对个体国家和多个国家以及不同行业和企业,并采用横截面数据、时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和广泛地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许多中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各类研究多是侧重于各个时期投资水平或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多个金融部门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较少,而这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银行体系长期以来在资本配置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股票市场的兴起,直接融资渠道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显现。那么,银行和股票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孰大孰小?如何处理好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现代经济计量学为手段,从银行和股票市场的角度考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银行(金融中介主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工具为1980年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tor Autoregression)和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最后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了实证结果的内在原因并对我国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银行仍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但是信贷资源配置严重倾向于国有企业不利于发挥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股市波动性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其作用还极其有限,与股票市场高流动性相关的高投机性不利于经济的增长。银行与股票市场之间呈现一定的动态互补关系。针对上述结果,本文指出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应该继续发挥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应该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创造条件鼓励银行向非国有经济体发放信贷,同时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股票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比较微弱,应进一步规范我国股票市场,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过度投机的股市。协调好银行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的关系,构建一个相对和谐健康的金融市场来共同推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