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F7N/CO2混合气体及其分解产物的光谱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F6气体作为一种优异的绝缘介质,被大量地应用于电力行业,但其极强的温室效应对全球大气环境始终存在威胁。为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环保型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研发及其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已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C4F7N气体是目前最具潜力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环保型绝缘气体,随着C4F7N/CO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推广应用,必然会面临设备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等运维检修问题。本文从C4F7N/CO2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出发,充分发挥气体光谱检测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优势,开展了C4F7N/CO2混合气体及其分解产物的光谱分析,揭示了C4F7N气体光谱特性,并提出了基于光谱检测技术的相关检测方案。(1)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C4F7N分子的紫外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C4F7N的紫外光谱特性,发现C4F7N的紫外光谱分布在100~200 nm。光源波段为185~200nm的紫外光谱实验平台具有检测C4F7N气体的可行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开CO2等气体的干扰影响。对C4F7N气体在185~200 nm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此波段的吸收峰主要是由于电子从HOMO跃迁至LUMO导致,贡献占比为91%。分析了紫外光谱实验平台存在的干扰影响,通过选取吸收峰右半部分面积作为特征值,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影响,实现反演误差小于5%的4~10%C4F7N/CO2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对紫外光谱检测平台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其检测下限为0.37%,具有良好的检测稳定性。(2)分析了不同交换相关能泛函近似方法在C4F7N分子几何结构优化上的差异,结合FTIR实验平台对C4F7N红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泛函B3LYP对于C4F7N红外光谱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基于此方法分析了C4F7N气体主要红外吸收峰的振动方式。C4F7N气体红外光谱分布在400~2400 cm-1,其中900~1400 cm-1的红外吸收较强,高混合比下会出现大面积的红外光谱饱和现象。分析了高混合比下C4F7N气体的红外光谱分布特点,发现750~785 cm-1的光谱重叠峰适合于混合比检测。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获取了光谱重叠峰的峰数和大致峰位,为高斯函数曲线拟合算法提供了限定条件,优化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借鉴了粒子群算法的迭代调整思想,在求解过程中了引入惯性因子,保证了收敛的稳定性。对750~785 cm-1波段重叠峰分峰处理后可以将混合比反演误差由4.8%减小到2.7%。(3)理论计算了C4F7N分解产物的几何结构与红外光谱,对比部分分解产物几何结构实验值检验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通过理论分析了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分解产物的可行性。开展了C4F7N/CO2混合气体过热分解实验研究,利用长光程气体池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分解产物的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C3F6、CO及COF2等过热故障下的典型分解产物。通过分析过热分解前后差谱的吸光度值,总结了C3F6、CO及COF2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生成趋势。CO的生成量随着过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COF2的生成出现在450℃,当温度达到500℃时其生成量增长不明显。C3F6的生成量在过热温度低于450℃时随温度升高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500℃时,C3F6的浓度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上升。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C3F6、CO、COF2三种分解产物的生成量逐渐减少。(4)开展了C4F7N及其分解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随机配制了100组含分解产物的混合气体样本,利用长光程气体池红外光谱实验平台获取了样本红外光谱数据,构建了红外光谱样本库。选取了多种光谱预处理方式与三种典型化学计量学算法组合建立了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模型,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红外光谱预处理方式和化学计量学算法组合。结果表明最佳的建模方法为偏最小二乘法,C3F6和C4F7N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无处理,CO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分析了定量方法的误差分布,通过内部交叉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定量分析能力。不同过热条件下分解产物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达到500℃时,CO生成量增长不明显。不同气压下C3F6和CO的生成规律比较接近,当气压由0.15 MPa上升至0.3 MPa时,生成量均减少了一半以上,之后随着气压的继续增加,减少量有所下降。本文从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特性上对C4F7N气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完善,并进一步提出了C4F7N及其分解产物的检测方案,为光谱检测技术在C4F7N/CO2混合气体电气设备运维检修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其他文献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少量的癌症标志物的精准检测分析对癌症诊断、治疗以及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分析技术具有样品用量少、扩展性强以及易于集成化的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诸多生物检测领域。相比于传统的流式细胞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分析检测技术能够以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尤其是伴随着QDs、UCNPs等具有优异性能(发光亮度高、稳定性好、波长可调、抗
近红外菁染料及其掺杂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能,被广泛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和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然而,近红外菁染料存在水中自聚集倾向大和光稳定性差等缺陷,影响荧光成像和PDT效果。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系列包覆七甲川氨基菁染料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FSNPs),通过强化其光物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光催化(PC)、光催化燃料电池(PFC)、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和集成催化系统等在应对资源与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利用催化技术的燃料电池技术,可以通过引入高级氧化(AOPs)过程将污染物降解与产电相结合,从废水中回收能源。对于这类燃料电池技术,催化剂的性能至关重要。采用Fe、g-C3N4和TiO2等非贵金属材料可制备出低成本、高活性的
大型输电网是构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国家电网中高压电力线路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野外架空电力线路周围空间内常存在着影响线路稳定运行的各种灾害与风险。诸如山林火灾、邻近线路生长的植被都可以轻易地造成输电故障。林区电力走廊中,火灾是电力线和植被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山火邻近还是输电线触及植被放电导致火灾,总是会给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一方面,由于森林植被和线路不足百米,火灾对输电
血管系统遍布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对于代谢活动异常旺盛的肿瘤组织来说,血管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肿瘤血管系统已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系统的血管靶向疗法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就目前而言,现有的血管靶向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标准。因此通过与纳米技术结合,设计出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纳
随着人类工业化水平的急剧提升,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发展新的清洁能源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在众多新型能源中,氢燃料由于具备能量密度高、制备原料丰富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目前,利用有效的半导体材料为媒介来实现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是氢气制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望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整个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进入“2.0时代”,随之带来了信息的爆炸、环境的破坏、公共卫生健康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特别地,当人们在各种公共社交平台上发表观点时,由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信息导向具有不可预测性.而这种行为轻则引起网络社交平台的瘫痪,重则引起舆论、谣言的大肆传播,造成社会恐慌.此外,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也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面对突发性疾病如何合理的建立模型及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
硫化氢(H2S)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应对镉(Cd)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半胱氨酸脱巯基酶(DCD)是植物体内生成H2S的关键酶之一,但其是否参与植物镉胁迫应答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被调控还不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证明了DCD通过生成H2S参与拟南芥镉胁迫应答。镉胁迫下,DCD介导产生的H2S通过上调镉输出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来降低镉和活性氧的积累从而提高植物对镉胁迫的抗性
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升,按比例将传统硅基晶体管的特征尺寸缩减变得越发困难。一方面,传统硅基晶体管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工艺技术上难以突破。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短沟道效应和介质隧穿效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器件的静态功耗增加,芯片发热量增大,进一步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亟需寻求一种替代传统硅基材料的新型材料,来进一步缩小晶体管特征尺寸,提升芯片的集成度。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材料,二维半导体材料具备
地球内磁层由于其高电离度及地球內禀磁场的存在,使得在此区域内存在着大量带电粒子,并且这些粒子被束缚在地球周边,形成分别由不同能量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层、环电流和辐射带。内磁层一直以其活跃的粒子状态以及各种震荡波动成为近些年来空间物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在内磁层中,磁声波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等离子体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范艾伦探测器的观测,对磁声波在内磁层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