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背景下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显性及隐性词汇认知过程探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对于词汇习得研究的热情居高不下。这种高涨的研究热情,从近三十年间,词汇习得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上可见一斑。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词汇并非是通过刻意学习的方式获得的。换言之,在二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附带习得的方式获得的。
  “附带词汇习得假说”(Incidental VocabularyAcquisition Hypothesis)的概念,最早是由Nagy于1985年提出的。在附带词汇习得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学习者执行某一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针对某种特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是,学习者并不会事先得知,研究人员随后将根据他们对该类信息的回忆进行专门测试(Laufer & Hulstijn, 2001)。近年来,大量有关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接踵而至。然而,在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是针对显性认知过程进行的深入探析,对隐性认知过程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检验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为此,本研究以隐性、显性二分法作为分类依据;以“注意假设”、“信息深层加工假设”和“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在整合前人研究对词汇学习策略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本研究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模型。本研究旨在对中国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在附带词汇习得过程中,使用不同词汇加工策略的频次、习得效果,以及显性与隐性词汇加工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为了迎合这一目标,本研究拟提出以下四个研究问题:
  (1)高水平中国二语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使用的生词处理策略有哪些?这些策略使用的频率是怎么样的?
  (2)高水平中国二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加工策略的具体习得效果分别是怎么样的?
  (3)就词汇学习效果而言,隐性词汇认知加工过程和显性词汇认知加工过程的区别是怎么样的?
  (4)隐性认知加工在扩展词汇量方面有怎样的影响?从多大程度上可以认定隐性词汇学习策略是一种成功的词汇学习方法?
  附带词汇习得研究虽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但是采用定性与定量元素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进行研究的尚属少数。然而,混合研究范式具备其他单一研究范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范式,通过生词抽取测试、有声思维汇报、词汇保留测试三种研究工具进行数据采集。为了进一步控制变量差异,降低对本研究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语料库工具,对生词抽取测试的文本材料进行了筛选。本研究共邀请30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进行研究。他们作为中国背景下的二语学习者,是国内学习者词汇习得现状的缩影,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在本研究的具体实验过程中,首先,受试对象通过阅读两篇测试文本,完成对生词的抽取。随后,研究人员邀请受试对象进行了有声思维汇报,以此记录受试对象在阅读过程中,具体处理每个生词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最后,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实施生词保留测试。本研究根据不同词汇学习策略所产生的具体学习效果,对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为了深入探讨不同词汇加工策略与词汇习得效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R软件,以“词汇加工策略”和“生词习得效果”为固定效应,以“受试对象”和“生词”为随机效应,进行了广义逻辑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
  基于对上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学习者是如何将临时性词条转变为心理词汇的这一认知加工过程。本研究的结论阐释了学习者在附带词汇习得过程中,使用不同词汇学习策略(即,词汇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证实了隐性认知加工过程的具体效果;为不同加工层次进行深加工后所产生的具体词汇习得效果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构建了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因素的多层模型。
  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相应理论进行了印证、补充和创新;在实践方面,本研究的发现将为二语词汇教学提供相应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率,促进二语词汇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纠正》是乔纳森·弗兰岑比较成熟的作品,描述了上世纪末兰伯特一家五口人在世界快速现代化发展和后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的荒诞境遇。本文以罗洛·梅的焦虑分析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对《纠正》中焦虑的呈现和思考。论文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人物对客观世界中科技创新、消费社会扩张、人际关系断裂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整体恶化的抗拒;第二部分从内心层面分别剖析兰伯特一家五口人性格焦虑,条件焦虑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总结他
语言焦虑与主体表现是否呈绝对负相关一直是语言焦虑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区别于前人将口译焦虑视为整体变量的视角,从影响语言焦虑的内部变量信息量着手,优化实验对象选择及实验设置,通过共时性研究探询多级度焦虑与口译表现的相关性。  通过口译实验及被试采访分析发现,在共时性研究中,不同程度的信息量等级会引发被试明显的焦虑感区分度:过高及过低焦虑与口译表现呈负相关,中等焦虑与表现呈正相关。此外,高焦虑和低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总数不断上升,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攻读学历,这一趋势有助于双方进行人才交流。在此背景下,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而留学生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则关乎到其跨文化适应程度。本文采用了大学生成功压力量表、应对策略简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学术适应量表,对上外来华学历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展开问卷调查。  共有112名答卷人计入了样本分析
学位
老子,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则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虽处于人类历史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将“儿童”视为最高的理想人格。老子《道德经》中初生的婴儿,无欲无求,浑朴无知,自在自得,最合于“道”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自然状态;华兹华斯《永生颂》的孩童来自天国,浸润于天国的荣光中,涉世未深,因其不朽的童真被誉为“成人之父”以及“最伟大的哲
学位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本框架,从其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分析特朗普推特中含有“中国”或“中国人”推文及其评价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文也关注特朗普在针对中国的推特中如何运用语言来传递其个人价值判断,以及如何评价人,事,物。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关注说话者的感受,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判断以及事物鉴赏等,分别对应态度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系统反映的是说话者参
学位
语言类型学作为当今三大语言研究范式之一,着眼于寻求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规律。传统的从属连词研究局限于个体语言内部,类型学视野下的从属连词研究则要关注跨语言的连词类型、语序和隐现特征,以及与其他参项之间的蕴含关系。本文以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汉语和英语中的状语性从属连词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讨论了它们在形态特征、句法功能、语义功能、隐现特征、关联模式、语序类型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背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莫斯科生活五年以上,有长期居留许可或获得俄罗斯国籍的中国人。笔者于2017年3月前往莫斯科,与十余位中国移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基于对其中十位成年男性移民的访谈记录,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对莫斯科中国移民的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生活在莫斯科的中国移民基本分为学生、个体贸易商、中资企业代表、俄资企业雇员等。本文从他们的职业身份、语言学习、人际交
学位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与之而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方面的进步,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9世纪中期的英国在世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然而,城市化给英国带来的不只是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飞速发展还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即“城市病”。  作为城市化的先行者,“城市病”也最先出现在英国,后来几乎出现于世界各大城市,几乎所有大都市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人口
学位
译者地位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所要攻克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回顾了不同翻译学派下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后,勾勒出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图示,并分析译者主体性变化的原因。译者主体性从语文学范式下的自由发挥,发展到科学主义语言学派参照下的限制与忽略;而在文化转向后又逐渐由凸显上升到过度发挥。但都无法避免在单一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走向极端。然而,这也是国外翻译研究在
本论文的切入点为美国大城市市区非裔美国人与郊区白人之间由于空间隔离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问题。本文选择底特律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市区与郊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以及导致这种教育资源不均的深层因素。为此,必须先审视在整个教育体系背后一直起到推动作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教育历史背景,再进一步研究美国国内整体的教育和改革。与此同时,本文认为,选择一个特定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突出问题所在,找到各项因素(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