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意境的审美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为研究的基础理论,在思考中国古代审美基本形态之一—“意境”的同时,结合新闻作品,探询新闻意境审美的理论基础和客观发生机制。以审美的实质(美学意义上的美)是“意境美”为中心红线,论述新闻意境的客观存在和发生作用,以分析新闻作品的意境美,阐明新闻意境美在新闻作品的运作过程,得出新闻意境不仅有美,而且可以审美、创造美的论点。“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三大审美形态之一,是古典文学批评独创的一个概念,准确的说,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我国古代作家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探讨,并且在很多文艺创作中都涉及到物与情的关系。意境理论在我国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时期,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范畴。由此,古今的艺术家得出一个结论:作品只有创造出意境,才可以称之为艺术,才能给人以美感。新闻作品是艺术形式的一种,那么它必然承担被审美的责任。马克思在关于“什么是美”的论题上说过,劳动创造了美,既然新闻作品是劳动的成果,那么无论从西方美的根源还是中国古典美的历史,新闻都应该被提及美。结合中国审美的实质,新闻意境当然就成为新闻审美的关键所在。新闻作品中,记者所秒的真实的生活形象,和记者所要表达的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情调,这就是新闻意境。新闻意境汲取了意境的审美特征,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记者在新闻中提供的真实、形象的个性画面(境像)和记者的情感,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意蕴)水乳交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形成“意境”。这个概念有三层意思:其一,新闻意境必须是真实的,情与景不允许合理想象,更不允许虚构,而是客观实在的。其二,新闻作品中所创造的境界是会说话的、能够充分揭示主题的事实描绘,不是无病呻吟,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而是情在事实中,景在人心里。其三,并非所有的新闻
其他文献
国家安全观是一国对所处安全环境的认识,是指导具体安全政策的理论和思想。国家安全观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安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国家安全
《愚人船》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出色的文学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评论家多倾向于对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写作技巧进行探讨,忽略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中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为全站的数据共享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结构优化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的功能值得研究。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现有的过程层冗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03菌株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郑州果园中分离得到的生防菌株。经测定,它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
随着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电信网络会逐渐过渡到基于IP 的分组核心网络。传统的电信网络由于它的相对独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由于其支撑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用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以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全球日益变暖的巨大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刻不容缓,我国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
美国是远程教育发展最成熟和完善的国家,它拥有先进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移动学习的发展和普及为标志,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丹佛Met ropolit an州立大学远程教
生态旅游是与环境保护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旅游形式,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科学等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归纳法,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概括总结了中国目前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