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并针对质量缺陷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护理文件质量管理的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类型,结合质量缺陷类型运用小组讨论法制定调查工具,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月~3月运行的护理记录,调查其存在的质量缺陷并对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2.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2名ICU的护理管理者及现况调查中发生质量缺陷频次较高的12名ICU护士,针对质量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导致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677份ICU护理记录的调查结果显示,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为2042次,发生频次为2次的ICU护理记录单最多,为147份(21.71%);ICU护理记录的每个构成模块均有质量缺陷的发生,其中时间点项目模块的缺陷发生频次最高,为1197次(58.62%);质量缺陷涵盖了专家咨询法所确定的所有缺陷类型,包括:漏项、患者病情等方面记录不全、项目记录不完整、项目或记录等方面描述不准确、护理记录前后不一致、记录格式不正确、未使用医学术语、与医疗病历不一致、记录频次不符合要求、机械复制粘贴、标点、字符或符号有错误、未按实际时间记录、与实际不符,其中,项目记录不完整的发生频次最高,为 638 个(31.24%)。2.通过现况调查的量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护士的层级、职称、学历越高,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末及节假日、夜班等时间段,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较工作日、白班等时间段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病情等方面记录不全、项目或记录等方面描述不准确、未使用医学术语这三类与疾病种类相关的缺陷类型的发生频次在ICU主要收治病种的护理记录中的发生频次较其它非主要病种要低,在低层级护士中发生的频次较高层级护士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的结果显示:人员方面的差异与不足、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环境设施方面的复杂性三个层面会影响ICU护理记录的质量。其中,人员因素主要涉及护士、医生、患者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的工作能力、护士的年资及临床经验、护士的精力、护士的个体因素、医生医嘱的开立、医生对护理记录的态度、患者病情、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管理因素主要涉及科室护理管理和医院护理管理两个层面,主要包括护理记录标准的制定及培训、护理记录质控的方法与力度、护理记录与护士评价奖惩的相关性、护士的配置、医辅人员的配置;环境设施因素主要涉及ICU的工作环境及设备系统方面,主要包括ICU的工作强度及负荷、媒体舆论导向、护理信息设备及系统。同时,导致不同的质量缺陷类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会有所差异。其中,“项目记录不完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室护理管理层面的标准的制定和培训;“漏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CU工作负荷大不能随时记录、护士精力不足、患者依从性差及信息系统的不完善,等。研究结论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发生频次较高,质量缺陷类型和覆盖面广泛,质量现况形式严峻,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 ICU的护理质量,更存在法律纠纷方面的隐患,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关注。ICU护理记录质量现况的影响因素也很复杂,涉及人员、管理、环境设施三个层面;不同的质量缺陷类型其影响因素虽是多方面的,但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作为护理管理者,在进行护理文件质量管理时,既要动员ICU护理记录的书写主体护士,也要协调ICU护理记录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医生、患者、管理者及信息技术人员。通过ICU护理记录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在人员、管理及环境设施层面,尤其是在主要影响因素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其质量缺陷类型的发生,从而提高ICU护理记录的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考核管理,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医院HIS和PACS系统采集数据,结合财务科和临床科室数据,统计分析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率,每季度对设备进行经济与社会效益考核,分析这类设备对医院诊疗、抢救和科研等方面的贡献.结果 有52.8%的设备投资收益率为优秀,少数设备投资收益率为差;原值高的设备投资收益率不高,但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它们对医院的新技术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结论 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可以掌握全院设备的使用现状,为设备使用和收
研究目的1.对基于代谢组学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和痛风患者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探索HUA和痛风的代谢差异,以期为筛选可应用于临床的痛风预测标志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2.应用专家访谈、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导师应用中医药治疗无症状HUA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探索并梳理于秀辰教授辨治无症状HUA的思路以准确有效地总结其经验,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并为进一步机制
目的 研究并总结我院面向临床研究的真实世界数据治理实践与经验,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方法 梳理我院面向临床研究的真实世界数据治理实践过程,并介绍我院数据治理多项应用成果.结果 我院建立了多个临床业务信息系统的T+1备份库,并进行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建立临床研究通用数据模型(Common Data Model,CDM),并基于CDM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和质控.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治理实践,我院建设了全院级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多种专病/专科数据库和智能临床试验创新系统等应用系统.结论 面向临床研究的医院真实世界数据治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病案复印服务模式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7-10月病案复印申请人360例,将进入微信复印平台的180例纳入观察组,到病案室现场复印的1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非本人复印率、一次复印成功率、复印等待时间、复印满意度、工作人员日均处理复印件数等指标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非本人复印率、复印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一次复印成功率、复印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印工作人员日均处理复印件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智慧医疗的病案服务模式有利于全
目的 总结前列腺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分子检测在该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例确诊老年男性EWS/PNET及1例具有相似免疫表型的低分化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结合文献总结前列腺EWS/PNET病理诊断要点.结果 EWS/PNET多见于年轻人,偶见于老年人;肿瘤体积通常较大,血清PSA水平大多在正常范围;CD99弥漫膜阳性在EWS/PNET与低分化前列腺癌中均可出现,而且后者也可呈CD99与FLI-1联合阳性;利用RT-PCR方法在EWS/PN
研究目的:评价中医慢病管理方案控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疾病进展、抑制术后复发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并纳入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参照患者的就诊目的分为控制
目的 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原发于胸椎椎体的GCAB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5岁,以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为主要症状.PET/CT示第七胸椎椎体及右侧附件大小3.9 cm×2.1 cm×2.1 cm的不规则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代谢增高;MRI亦提示T7椎体及右侧附件异常信号,相应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组织学:肿瘤组织在骨小梁间呈多结节样或丛状生长,边界不清;结节
目的 探讨镇痛泵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HIS和EMR系统为基础,根据镇痛泵管理要求,设计基于闭环管理的镇痛泵管理系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镇痛泵管理系统后,镇痛泵使用记录完整率达到97.17%,高于管理系统应用前的8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3,p<0.001).应用管理系统后,镇痛泵使用流程中各环节耗时较使用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对使用流程的满意度达标率从管理系统使用前的75.45%提升至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9
目的 分析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在肺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9例癌旁组织、2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组织,130例原位腺癌组织、178例浸润性腺癌组织中FA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AT1蛋白在4种组织内呈不同程度表达,在癌旁组织、AAH、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9% (105/329)、100% (21/21)、100% (130/
目的 探究BRAFV600E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甲基化水平、细胞活力、凋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BRAF野生型状态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作为实验样本,构建BRAFV600E突变质粒和空质粒,脂质体转染进入SW480细胞,将样本分为BRAFV600E突变组、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qPCR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qPCR检测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变化;应用Methylight法检测CIMP的变化;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应用TUNEL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