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花药组织培养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的桔梗花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桔梗花药组织培养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1、以MS+1.0mg/L6-BA+0.5mg/L NAA为诱导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蔗糖浓度增加到60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  2、以MS+1.0mg/L6-BA+0.5mg/L NAA和MS+1.0mg/L6-BA+0.5mg/L2,4-D为诱导培养基,分别接种不同密度的花药,比较在NAA和2,4-D两种不同生长素条件下,接种密度与诱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以2,4-D作为生长素时,4种接种密度处理下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均明显高于NAA。  (2)生长素为NA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诱导率最高的是接种密度为5枚/瓶的处理,为33%。  (3)生长素为2,4-D时,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诱导率最高的是接种密度为10枚/瓶的处理,诱导率达到64.7%。  3、以N6+1.0mg/L6-BA+0.5mg/L NAA为分化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碳源,4种碳源5个水平下,蔗糖的分化率总体上高于其它3种碳源,且浓度为60g/L时,桔梗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为72.5%。  4、在MS+1.0mg/L6-BA中添加不同浓度的2,4-D作为诱导培养基,以N6+1.0mg/L6-BA+0.5mg/L NAA为分化培养基,探讨2,4-D浓度对桔梗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诱导培养基中的2,4-D浓度对后期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桔梗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随着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浓度为1.5mg/L时最高,为65%,其次是1mg/L时,为55%。  (2)由不同浓度的2,4-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大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4-D浓度为1mg/L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最高,达到48%,其次是浓度为0.5mg/L时,分化率为47.8%。  5、为探讨不同的激素组合对桔梗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以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结果表明:分化率最高的激素组合是N6+1.25mg/L6-BA+0.2mg/L NAA,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对桔梗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起主要作用的只有细胞分裂素6-BA,且浓度为1.2mg/L时分化率最高。
其他文献
新华社北京2017年7月24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4日发布《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
期刊
一把咸鱼小刀荷兰在800年前,还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荒蛮之地。而在300年前,却突然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shù)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几乎将自己的势力延伸
期刊
交通法越来越严,汽车却越来越多,汽车预警机(即电子狗)将在2013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大发横财的机会。成功的第一步是选择,而选择的关键是找对市场。自“传奇牌”预菟机在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干旱、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绿洲是干旱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自然区域,面积
本试验通过从蓖麻的不同部位(蓖麻籽壳和蓖麻子叶中),采用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溶剂以及不同提取次数的提取方法提取蓖麻碱,从而得知哪个部位的蓖麻碱含量最高和哪种提取方法最佳,以及将提取的蓖麻碱粗提物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在大豆食心虫成虫羽化时期和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时期喷施于黑大豆上,从而得知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经过实验结果表明,虽然从蓖麻籽壳中提取的蓖麻碱粗提物含量低于蓖麻子叶中的含量。但从蓖麻籽壳
校园话剧《拥抱盛夏》rn陈欣欣(福建京剧院一级编剧):rn剧本在结构上要进行一些调整,目前写了三组人物,但这三组人物在戏中没有交集和碰撞,各走各的路,导演有一种形式感去弥
期刊
通过对分水坳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揭示其变化规律 ,从而示踪矿床的埋藏深度 By studying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工艺技法因特定的技术内核而显示自身的特征,类似生命细胞中的基因。众多“工艺基因”集聚排列成“工艺链”,构成一个技能系统。如同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工艺也是在传承中变化
提笔忆写丁仃先生,欲说难辞,欲文难休.早在1980年代之初,福建美术界的老、中、青几代人就称丁仃先生为老丁,美术界之外的朋友们也这样叫他.丁老其实不老,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
期刊
丁仃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二十年前,我曾怀悲痛之心,写过两篇悼怀的文章.一篇是《言说的力量》,追念丁仃老师言谈的语魅如何让吾辈受益.另一篇是《与岁月同行》,从他的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