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过渡金属掺杂氮化铜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铜晶体是典型的反三氧化铼(ReO3)结构的立方晶体,N原子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Cu原子位于立方体边长的中点位置。常温下,氮化铜是处于亚稳态的黑褐色固体,加热到300℃以上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和N2。在氮化铜的晶体结构中,由于Cu原子没有很好的占据立方体的体心位置,使其存在一个体心空位。如果向氮化铜晶体的体心空位中掺入其他的元素,会使氮化铜的热光电性质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氮化铜的应用研究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了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基底制备氮化铜薄膜,分别研究了3d过渡金属元素V、Fe、Co、Ni掺杂的氮化铜薄膜,并研究了氮化铜薄膜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将不同浓度V掺杂的氮化铜薄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质、电阻率和力学性质的变化与V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将相同浓度的Fe、Co、Ni掺杂的氮化铜薄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质和电阻率的与3d过渡金属元素之间关系。其主要结论和成果如下:氮化铜薄膜中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应远低于理论值的20%。对于V的掺杂浓度在本实验中应在1.3%~1.85%之间。随着钒浓度的升高,氮化铜薄膜的择优生长取向由(111)向(100)转变,晶体颗粒越来越小,薄膜表面越来越平整,薄膜的电阻率则是是迅速减小。同时,钒掺杂可以增强氮化铜薄膜对光波的吸收率,改善薄膜的力学性质,增强其硬度和耐磨性。通过将Fe,Co,Ni这三种金属的掺杂对比,发现氮化铜薄膜的结构变化,表面特性和光电学性质的改变都与掺杂元素的电子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关联。同时,我们还发现Ni掺杂的氮化铜薄膜还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利用氮化铜薄膜的低温热分解性质,设计出的基于氮化铜薄膜的电路板具有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操作便利,易于实现自动化,对环境友好的优点。
其他文献
本硕士论文以理论模拟作为主,着眼于21 世纪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动态,密切围绕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光电性质、纳米材料与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与单分子光谱学三大主题,研究解决这些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电光、声光、压电和光折变等特性,尤其是实施不同掺杂后能呈现出多种特殊性能,被誉为“光学硅”。现阶段报道的铌酸锂掺杂工程
1948年Feynman提出了著名的路径积分理论,其核心是如何去构造包含量子体系全部信息的传播子。路径积分理论具有许多优点,这使得它在物理学的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得到
本文为改善常压空气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电容耦合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为基础,开展了以下工作: 1.提出阻容耦合空气中大气压辉光放电产生方法,利用阻容耦合负
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是光学和凝聚态物理这两大学科的交叉领域。经典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准确的描述光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方程中包含了描述材料与光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参数: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存储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层(三维)光学信息存储作为一种提高信息存储容量的手段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三维光存储技术中的多
随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实验室中已经能够产生几个甚至一个光周期的超短脉冲光束。另一方面,不同光源产生的脉冲光束其相关性也不相同。例如,琐模激光脉冲光束和截断连续波
本文论述了物态方程的基本理论及固体的有关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研究分析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唯象固体态方程。本文推导了考虑热效应的Baonza,mGLJ和Morse固体
在高精度高传感领域,高速光通信系统,高精度光谱学领域,对输出激光的线宽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应运而生。本文从研究光纤光栅入手,简述光纤光栅的研究发展历史、分
大脑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复杂、最完善的动态信息处理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大脑可以被看作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分布式网络,为实现一系列复杂功能,它能够不断组织和重塑其功能连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