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股权选择策略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量体的增大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逐步从间接投资转为间接和直接对外投资并进。最近10年间,随着国际产业竞争力改变与产业结构的变迁,海外并购逐步成为中国跨国公司迅速获得国外资源、国际品牌、研发创新力、经营管理技能等战略资产的重要渠道。研究影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及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命题一直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和讨论,其中,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心理距离是研究人们对于不熟悉的外来事物具有的心理反映及其应对结果。自Beckerman(1956)在研究距离和贸易之间关系时首次应用了心理距离概念(Psychic Distance)以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学者公认的界定,同时,对心理距离的识别与测量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尽管如此,对心理距离与跨国投资活动特别是跨国并购活动的关系如何、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主题,一些学者还是进行了探索研究,并逐步产生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由于构造的心理距离维度不同,其各个维度的影响结果符号有正、有负,导致产生了所谓的“心理距离悖论”。这意味着尽管跨国直接投资要面临着因心里距离制造产生的各种风险,即“外来者劣势”,但同时,也能享有较高的“外来者收益”,需要权衡这两方面的影响。本文将研究国际化经营的传统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折中理论、过程论等与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套利论、跨国经营战略动机论等理论观点相结合,着重研究了影响跨国并购股权配置的心理距离因素。目前,从国际直接投资角度分析解读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进入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而进行了适合的东道国选择决策;二是进入某国后选择何种投资模式,进而进行适合的控制权配置决策。本文梳理了心理距离研究视角的相关文献,结合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影响跨国投资特别是跨国并购的股权配置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评述了心理距离的研究现状、研究难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另一方面,从实践上为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活动及其股权安排提供了一种决策思路。在理论基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既有研究成熟发达国家跨国投资的传统理论,也包括研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特色理论。本文在对各理论的不同视角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即跨国投资影响的关键心理距离要素——市场进入模式选择——跨国并购股权水平选择。通过整合各个理论观点及自己的研究理解,建立了一个较宽和较新的心理距离维度的框架,以此来分析各距离要素和跨国并购股权投资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实证方面,作者收集了2004——2014年间中国大陆企业对55个世界上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并购案数据,构筑了心理距离维度的实证指标结构,对计量公式和计量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各个纬度指标都与跨国并购股权比例存在着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影响关系。具体结论:一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心理距离感知较深,但2012年后,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并购目标国的数量快速增加,表明实力强的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并购能力和意愿增强;二是与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相比,美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相对接近,其经济、商业实践的确定性程度也较高,投机机会更有吸引力,但欧洲国家的制度套利优势更加明显,中国企业并购持股比例更高;三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主力军,行业包括能源矿产、机械制造、金融、互联网等,这些行业的海外并购行为遭遇到东道国政府更加严格的管制和干预,其高比例持股并购行为将受到抑制;四是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国家的制度优势是促使中国加大对发达国家跨国直接投资的驱动力之一,同时,中国企业在母国政策的支持下,也抓住了当今全球市场相对有利的投资机会,能够冒着较高风险开展海外并购,并寻求对并购公司的相应控制权;五是国际经验和技术水平仍是当前国际化的首要约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更容易受到东道国政府政策、法律、信息披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六是2012年以后,中国企业市场寻求型的并购动机突出,而在对能源行业并购的高持股区间,其全面控股并购的意愿更加强烈。我们推断,并购股权比例的决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经验的累积、心理距离的缓解而相机改变,并购动机发挥了一定调节作用;七是随着跨国经营的时间增加,调节了文化距离的影响程度,使其影响效力变得不那样显著,虽然总体上文化距离不会显著地影响到企业是否进入东道国开展直接投资(即Heckman一阶段),但是却负向影响到海外并购规模和寻求的股权比例分配;同时,本文的验证结果说明,语言距离越大,其对海外并购股权比例决策的负面影响越大,不能回避。本文的应用价值特别体现在,我国当前正处于跨国并购的爆发式增长阶段,跨国公司面临着较高的跨国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该条件下,心理距离各要素的影响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复杂化。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跨国投资大多是基于机会识别而非风险识别进行决策,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缺乏较明晰的目标和较全面、缜密的投资战略。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企业需正视海外并购股权决策经验不足、谈判实力不够的现实,加强对目标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的能力,尽量避免并购行动的盲目性和急迫性(易招致东道国或合作方的误解);同时,应做足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尽力排除信息障碍导致的共享观念缺失和信任不足的心理倾向(这会给今后较长时期的海外并购活动及并购之后的整合过程埋下风险和隐患)。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心理距离影响仍然较大,决策的心理成熟度仍然较低,海外投资仍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创新点与难度等。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进行了文献综述,综述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文献进行了述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当前的研究热点、难道问题与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等。第三章着眼于构筑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重点分析了传统跨国投资的交易成本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乌普萨拉国际化过程理论及新兴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进入的套利论、谈判论和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跳跃型发展路径的战略理论等观点。通过分析比较各个理论观点和整合各个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该研究模型既整合了相关学者的研究,也具有新的尝试。其中企业层次的距离识别如被并购企业的估值、被并购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评级等相关的理论假设是前期学者们并未验证过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实证研究的设计。本文构筑了对各个心理距离维度的实证分析模型—分别对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商业实践、经济和地理距离等计量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定义和数据的预处理。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提出了研究指标的构想。在对每个纬度变量的选取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的前提下,理清并建立了指标体系,对样本来源和采用的实证方法做出了适应性调整。第五章是实证研究,利用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了制度距离6变量的主成份分析,十年共提取了十次,得出各年的制度距离指数。相关的15个变量利用STATA软件进行了回归检验,输出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结果剔除个别指标外,达到了我们的预计要求。第六章是结论分析与展望。本章对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分析,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跨国并购风险,缓解心理距离影响的举措。根据研究结论,在考虑不同视角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股权选择的具体应对策略,为政府政策助力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了参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方面,丰富了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尝试将客观的阻碍信息流动与搜寻和主观感知的距离识别包括空间距离变量和企业信息差异变量同时纳入所构建的心理距离概念框架及其研究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指标进行了归类与拓展,将心理距离构成维度划分为三个层面,构建较为适当的量化指标,以期能真实地反映距离要素对中国的跨国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尝试利用Hofstede文化6纬度指标来度量文化距离时,在计量公式上首次加入了体现时间效应的T值。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考虑了时间效应(文化距离指数逐年降低)的条件下,文化距离其负向影响仍然存在,但不显著了;而制度距离带来的正向影响对2011年以前的并购表现更加突出;同时,语言的影响效应也依然不能忽视。本文的新颖处还反映在对商业实践差异的计量上,首次采用了企业监管质量评级和企业信息披漏程度的评价指标。这两类指标与并购投资企业的股权选择关系密切,而以往学者却较少使用;本文替代了之前采用的市场规模、市场政策或商业法规等指标,以更客观地反映商业实践环境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局限是,只研究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并购(M&A)进入模式,并未就跨国并购的产权重组与控制权转换的过程展开研究;同时,鉴于对跨国公司决策者的个人经验、海外经历、背景等具体信息无法了解,则对决策者心理距离的非对称性感知及其并购决策的风险偏好等存在难以识别的困难,因而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地计量;另外,由于样本局限,本文只从并购方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样本,没有对被并购方企业的决策反应进行对应的研究。Hennart和Park(1993)的研究提到,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市场跟随者比起市场领导者更倾向于并购方式,需要对比二者间的关系;Cantwell和Mudambi(2011)认为,在跨国并购的股权及控制权决策过程中,东道国企业对比外来竞争企业的地位如何会影响到知识的搜寻行为与成本,这些主题需要谨慎关注。即并购双方的竞争地位也是要考虑的影响并购决策的要素,这些观点为我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以半巷道体元为研究对象,分析半巷道体元模型的构建元素。运用拓扑学的相关理论,对该体元模型的所有构模元素进行定义,给出简单巷道体、复杂巷道体、复合巷道体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分析结果表明,该形式化方法使半巷道体元模型的程序设计更容易,并且简化了三维巷道网络模型的构建,便于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64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
以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并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政府及时调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针对夜间环境下的车辆检测问题,从车头灯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具有高鲁棒性的夜间车辆定位和跟踪方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实现健壮的亮斑帧间跟踪,并根据亮斑的运动连续性和形态稳定性提取车灯目标。采用基于时域和空域特征的谱系聚类方法对车灯进行同车分组,利用车头灯组对车辆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夜间交通环境中的有效性和高鲁棒性。
课堂提问,主要是针对教材中一些难点而设置的,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搞好课堂提问
节能汽车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挑战,全球汽车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油耗虽持续下降,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长期存在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先进技术研发
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核心是施工阶段的三控制,即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论文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从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角度分析
专业概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课程,其教学方法正在探索之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并从机械工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