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D2受体在腺苷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近视恢复中的作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形小鼠相比有明显的相对近视,且其相对近视在五周龄后会逐渐恢复并最终消失,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多巴胺D2受体在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近视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运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上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情况;其次运用HPLC-MS的方法检测五周龄大的野生型小鼠腹腔注射D2受体拮抗剂Sulpiride后,药物能否到达小鼠的视网膜;其后采用SPF级饲养的五周龄大的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及普通饲养的野生型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每种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腹腔注射D2受体拮抗剂Sulpiride及Sulpiride的溶剂DMSO;给药两周后,测量小鼠的眼球参数,包括:角膜曲率、瞳孔直径、EIR(屈光力)及OCT(眼球各层厚度),用以检测药物是否引起小鼠眼球参数的改变;给药三周后,测量小鼠视网膜的ERG(电生理),用以检测药物是否引起小鼠视网膜功能的改变;给药四周后,再次测量小鼠的眼球参数,测完后取材,即取整个眼球固定做冰动切片,用以做免疫荧光检测药物是否引起视网膜上D2受体表达量的改变。
   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T小鼠视网膜上有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
   2、HPLC-MS结果显示Sulpiride能够到达小鼠的视网膜;
   3、给药两周后结果显示,A2A小鼠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有明显的相对近视及眼轴延长;WT小鼠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其屈光力无明显差异,但其玻璃体腔有明显延长。
   4、给药三周后结果显示,A2A小鼠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有明显的视网膜功能的改变;WT小鼠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也有明显的视网膜功能的改变。
   5、给药四周后结果显示,A2A小鼠及WT小鼠其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均无屈光力差异;但WT小鼠Sulpiride组与DMSO组相比有明显的前房缩短和玻璃体腔延长。
   结论:D2受体拮抗剂Sulpiride能够延缓七周龄A2A小鼠近视的恢复,但对WT小鼠只引起近视性特征;Sulpiride没有引起九周龄的A2A小鼠及WT小鼠发生屈光力的改变,但可使WT小鼠产生前房缩短和玻璃体腔延长。
其他文献
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工业加工中。近年来出现的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和以可编程芯片为核心的控制技术也逐渐在激光器设计中得到应用。现在的激光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高频化和模块化,因此,本课题选择以单片机为核心研制出一套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的开关电源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所需的微处理器功能及产生PWM波形的功能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中,与目前的电源控制系统相比,硬件数量大大减少,提
本论文概括了TEA CO2激光器和差分吸收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分析了双通道放电激励折叠腔TEA CO2激光器的结构及其设计特点;确定了扫描振镜加固定光栅的可调谐方案。在实验方面,首先对折叠腔TEA CO2激光器进行了安装调试,对影响气体快放电过程的各种因素,如储能电容与峰值电容的比值、工作气压、充放电电感及输入电压的范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充放电谐振回路的最佳参数,实现了双通道的稳定辉
本文首先系统地总结了基于Pulser/Sustainer技术的长脉冲TECO2激光器的各种基本技术,并采用Pspice软件模拟了脉冲形成网络(PFN)在各种条件下的放电特点。然后设计了一台紫外预电离长脉冲TECO2激光器,研究了影响激光器工作特性的各种因素,得到脉宽分别为10us、20us和30us的激光输出,并获得良好的激光工作特性:当激光器稳定运转时,Sustainer电路注入的能量可以比Pu
学位
在纺织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纺织品种类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品的质量控制逐渐成为纺织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的人工视觉检测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同时还容易受到验布人员主观状态的影响,已不能满足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基于这一工业需求,纺织品自动化检测成为一种新的、必然的发展趋势,本课题对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疵点检测和分类领域展开研究。  本课题将织物疵点自动检测作为核心部分,以追求适用
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将二维的断层图像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通过丰富的交互和漫游手段,给医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工具。它能够使医生有效地参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在辅助医生诊断、手术仿真、引导治疗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向医学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入手,对基本绘制方法、系统结构、关键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
本文采用超声波配位沉淀法制备了纳米β-Ni(OH)2,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表征。SEM测试表明纳米Ni(OH)2由纤维状物组成,其径向尺寸处于纳米范围之内,表面排列比较紧密。XRD、DSC、IR、XAS测试表明纳米Ni(OH)2较球形Ni(OH)2具有更多的结构缺陷,材料中的缺陷可能是使纳米Ni(OH)2具有更高活性的原因。计时安培分析显示纳米Ni(OH)2具有更大的真实表面
学位
本课题的立意在于寻求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对其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共沉淀与高温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合成了LiNio.8Coo.2O2。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对该材料进行单元素及双元素掺杂改性。并结合热重(TG)实验确定了产物的烧结工艺,原子吸收光谱(AAS)分析确定产物组成,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恒流
本文概述了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和在化学电源中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系统研究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的条件,并讨论高铁酸钾的纯化工艺,用亚铬酸盐氧化法和改进的EDTA滴定法测试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的纯度,并对样品进行XRD测试和SEM测试,还对高铁酸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其中,XRD测试表明:产物基本为K2FeO4和BaFeO4,且K2FeO4中含有少量KNO3杂质。SEM测试表
本文以配位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OH)2。电池充放电测试表明,0.2C充放电下,密封AA型纳米MH-Ni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比容量为265mAh.g-1,高于球镍的256mAh.g-1。纳米MH-Ni电池0.4C循环充放电寿命大于330次。
学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潜在高效率、设计简单、容量小、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各国燃料电池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阻碍DMFC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催化剂的活性和成本问题。二氧化锰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二次电池领域得到了应用;而且价格低廉、丰富易得,这些优点使得二氧化锰在DMFC催化剂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采用酸处理LiMn2O4的方法制备了λ-M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