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formin Inhibits Lipoteichoic Acid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乳腺病原性感染病,不仅对动物福利、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最终也会导致奶业全产业链的重大经济损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或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后可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奶牛乳腺的泌乳功能。目前,乳腺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乳品生产中多重耐药菌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抗生素有很大必要。二甲双胍(1,1-二甲双胍盐酸盐)是在山羊豆中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已被用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的临床治疗。由于其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等生物学功能,在过去的十年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pbMECs或S.aureus感染的小鼠乳腺组织中,二甲双胍对LTA诱导的乳腺炎模型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然而,二甲双胍调控乳腺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是利用RNA-Seq分析检测LTA刺激后pbMECs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因转录调控差异。其次,利用分离的pbMECs揭示二甲双胍对LTA诱导的乳腺炎模型的影响,探索二甲双胍通过AMPK/NRF2/NF-κB信号通路在pbMECs中抑制LTA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第三,证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节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促炎介质和pbMECs中PPARγ的激活。最后,评估二甲双胍在小鼠模型中是否对S.aureus感染的乳腺炎具有抑制作用,以及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是否参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果。为了研究二甲双胍在pbMECs中LTA诱导的不同免疫和炎症反应的RNA-seq分析,设计了三个实验组:对照组,LTA组(细胞用100μg/mL LTA处理6h)和MET+LTA组(细胞用3 mM二甲双胍预处理12 h,然后用100 μg/mL LTA处理6 h。对照组细胞在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 h后,使用TRIzol?试剂收集细胞总RNA。RNA-seq转录组文库根据TruSeqTM RNA样品制备试剂盒(Illumina,San Diego,CA)使用1 μg总RNA制备。为了确定两个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按照转录本每百万 reads(transcripts per million reads,TPM)法计算各转录本的表达水平。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筛选与全转录组相比在GO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的DEG,p值≤0.05。转录组分析显示,154个DEGs中LTA组vs对照组中共有121个DEGs,330个DEGs中LTA组vs MET组中共有297个DEGs。LTA处理后,两个处理组共有33个DEGs,其中25个基因表达上调,5个基因表达下调,而二甲双胍抑制了这些基因对LTA诱导产生的反应。这些DEGs主要通过NF-κB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来调控体外免疫和炎症反应。此外,GRO1、CXCL3、CXCL6、CXCL8、C3、C40、CSF1、TNFAIP2、IKBKE和IL6等基因与炎症密切相关。总的来说,不同的DEGs在功能上表达不同,LTA可能与pbMECs炎症反应的诱导相关,而添加二甲双胍可能抑制pbMECs炎症反应的过程。然而,二甲双胍抑制LTA诱导pbMECs炎症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pbMECs中二甲双胍抑制LTA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否通过AMPK/NRF2/NF-κB信号通路,设计4个试验组,MET组用3 mM二甲双胍处理pbMECs12 h,LTA组用 100 μg/mL LTA处理 6 h。MET+LTA组以 3 mM 二甲双胍预处理细胞12 h,随后用100 μg/mL LTA处理细胞6 h。对照组添加等量PBS。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法)分析二甲双胍预处理的pbMECs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二甲双胍和LTA对炎症和免疫反应中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TA诱导的细胞中COX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二甲双胍可抑制LTA诱导的炎症基因NF-κBp65、TNFα、COX2、IL-1β的表达及NF-κBp65蛋白的核定位和磷酸化,但Nrf2和Nrf2靶向的抗氧化基因HO-1和Gpx1的转录增加,HO-1蛋白的核定位也增加。二甲双胍诱导的Nrf2激活与AMPK相关;二甲双胍预处理的pbMECs通过上调磷酸化的AMPK水平激活AMPK信号通路,同时也促进了被LTA抑制的Nrf2易位。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通过调控AMPK/Nrf2/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揭示了 AMPK信号通路在奶牛乳腺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相关研究报道,二甲双胍可以通过AMPK依赖和非依赖的方式发挥抗炎作用。我们强调PPARγ在二甲双胍调节炎症中的调节。因此,二甲双胍通过PPARγ/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 pbMECs中LTA诱导的炎症反应。我们使用了与第3部分相同的处理组pbMECs,采用EdU法检测pbMECs的增殖情况,采用qRT-PCR检测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验证二甲双胍和LTA对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中靶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用PPAR拮抗剂GW9662处理pbMECs,检测细胞内炎症标志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TA浓度为100μg/mL时可显著促进MAPK14、IL-6和IL-1βmRNA的表达情况(P<0.05)。浓度为3 mM的二甲双胍对LTA介导的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EdU实验中,二甲双胍预处理后,能够增强了 LTA抑制的细胞染色强度。二甲双胍抑制LTA刺激的pbMECs中MAPK(ERK1/2、p38和JNK)的磷酸化表达,且能够降低LTA预处理后pbMECs中NF-κB、IL-8、IL-1β和IL-6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二甲双胍通过上调LTA刺激的pbMECs中PPARγ的表达以激活PPARγ磷酸化。GW9662处理后能够IL-6表达增加,而二甲双胍能够抑制IL-6表达。以上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部分依赖PPARγ激活的分子机制,抑制MAPK和NF-κB的激活,从而降低LTA刺激后pbMECs的炎症反应。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最后,为了验证二甲双胍是否能够抑制S.aureus感染小鼠乳腺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2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SA+Met组的6只小鼠先注射二甲双胍,24 h后用S.aureus攻毒;空白对照组的6只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感染组的6只小鼠注射S.aureus;6只小鼠接种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作为PBS组。此外,SA+Met组和感染组小鼠乳腺内注射50 μL S.aureus悬液(1 × 108 CFU/mL)。处理后将所有小鼠颈椎脱臼安乐死,无菌环境下取出乳腺组织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乳腺组织样本还用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检查。此外,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白细胞总数分析。S.aureu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小鼠乳腺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肺泡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变化,二甲双胍处理后炎性症状明显减轻。在小鼠乳腺炎模型中,S.aureus处理后能够促进IL-1β、TNF-α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二甲双胍处理后小鼠乳腺组织中上述关键炎症因子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S.aureus刺激后小鼠乳腺炎症组织AMPK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二甲双胍预处理后抑制了乳腺炎症组织AMPKα磷酸化水平。二甲双胍预处理后Nrf2转录表达水平上调,而S.aureus诱导Nrf2转录表达水平下调。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通过预防S.aureu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而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和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小鼠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以上四章的结论是:首先,转录组分析显示丰富的DEGs在功能上表达不同,LTA可能与pbMECs炎症反应的诱导相关,而补充二甲双胍可能抑制炎症反应。此外,对于二甲双胍抑制LTA诱导的pbMECs炎症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二甲双胍通过调控AMPK/Nrf2/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症和氧化应激作用,表明AMPK信号途径在奶牛乳腺炎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第三,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来降低LTA刺激后pbMECs的炎症反应,其机制也部分与PPARγ的激活相关。最后,二甲双胍通过预防S.aureus诱导的小鼠乳腺乳房炎模型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二甲双胍作为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心脏收缩和/或舒张障碍引起,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体循环灌注不足,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广泛采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但仍有大量的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出现心室功能障碍,造成生活质量低下甚至猝死。心力衰竭病理机制复杂,其特征是心肌负性重构。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压力
学位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ea)、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rus)。根据基因型和血清中和特性,目前FAdV可分为5个种(FAdV-A~E),12个血清型(FAdV-1~8a和FAdV-8b~11)。自2015年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HS)在国内流行以来,越来越多的血清型禽腺病毒感染病例被报道。血清型8b禽腺病毒(FAdV-8b)
学位
能源短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新型能源供给及其存储技术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最有效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因高比电容、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C)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提高SC性能的关键。在众多已报道的电极材料中,镍基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电极材料因其
学位
为了筛选出适合d-柠檬烯、β-石竹烯、十四酸乙酯田间应用的缓释剂型,比较了这3种植物挥发物在不同缓释材料中的释放速率和持效期。利用溶剂浸提法和动态顶空吸附法对不同缓释剂中的3种植物挥发物进行了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挥发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d-柠檬烯、β-石竹烯在橡胶塞中的包埋率较低外,3种挥发物在不同缓释材料中的包埋率均较高。在室外条件下,3种植物挥发物在液体石蜡+离心管
期刊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随着动力电池与大型储能装置市场需求不断地扩大,现今锂离子电池(LIBs)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第一款锂电池发布以来,在组成LIBs的电极材料中,正极材料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而相应的负极材料却没有太大的提升。在负极材料中,转化型机制的锰基化合物(Mn3O4、MnS、ZnMn2O4等)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自然储量丰富、开发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
学位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缺乏新的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成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质粒介导可水平转移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以及替加环素高水平耐药基因tet(X4)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严重制约着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在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中应用。目前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细菌生长,这些检测方法
学位
南方山丘区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南方山丘区的水资源供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带有补库泵站的水库供水系统是南方地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供水系统。现有的这类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均未充分考虑水库调度准则约束;传统函数优化方法难以应对这类高维问题的“维数灾”,遗传、粒子群等现代启发式算法无法高效处理具有水库调度准则这类判断性
学位
角膜表面湿润,适于多种微生物生长,并共同构成眼表正常菌群。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维持菌群相对稳定。当角膜受损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这种稳定被打破,机会致病菌可穿过角膜上皮细胞,侵入角膜,引起角膜感染。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S.pseudintermedius)是犬结膜囊内的常在菌,在健康犬和患角膜炎犬结膜囊
学位
替加环素是首个用于临床抗感染的甘酰胺四环素药物,其抗菌谱广,对多重耐药细菌中也表现出较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因而被认为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及不合适使用导致耐药病原菌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tet(X)基因编码的灭活酶是首个可以直接灭活替加环素的新型耐药基因,它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在专性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的R质粒上发现。tet(X)基因的变体tet(X4)于2
学位
目的 研究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以气体释放方式对密闭空间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对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有效含量和数量、加入试剂种类及加入量、试验菌种、染菌载体类型、消毒剂与染菌载体距离均为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对密闭空间物体表面消毒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室温10~15℃,相对湿度为20%~30%条件下,30片9.35 m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