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然而农地流转始终发展缓慢,其深层次原因是农地的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难以剥离。而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便成为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任务。大量关于养老保险和农地流转关系的研究指出,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能提高农民农地流转意愿。但目前仍缺乏系统评估养老保险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的研究,更鲜有研究识别新农保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7、2011和2013年的全国5省百村2000余户农户微观面板数据,研究了养老保险和农地流转的趋势特点。并利用2011年2013年两期全样本数据建立了一个平衡面板,系统评估了养老保险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重点识别了新农保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普及率较高。2007年到2011年,新农保试点县的农户参保率已达到95.68%。参保农户中,家里有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接近一半。其中,已经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农户比例高达86%。但新农保的实施和参与情况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与此同时,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也有了较快发展。调查显示,2011年,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比例已上升到30%,比2007年增加了一倍。但农地流转还呈现出一个市场化程度低,东部地区农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明显高于西部的特点。 面板模型表明,新农保和其他养老保险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了不同影响。参加新农保能促进农户转入农地,而参加其他养老保险则会显著提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分析法,本文控制了样本参保行为的选择性偏误和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生性,并进一步识别了新农保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户转入农地的规模。另外,农户缴纳的新农保保费越高,转入农地可能性和规模越小。这可能是因为新农保保费的缴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的预算约束线,降低了农户转入农地的需求。 本文还发现新农保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通过对参加新农保,且家里有60岁以上的老人,并领取了新农保养老金的农户的子样本回归发现,领取养老金会降低其转入农地的概率和规模,但对转出农地的行为没有影响。这说明,新农保养老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了农地的保障作用,然而这一作用还很有限,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农地供给。另外,没有非农收入的农户和家庭财富处于中位数以下的农户在参加新农保后更倾向于转出农地。这说明,参加新农保对贫困农户的养老保障作用更大,能有效降低其对农地养老的依赖,促进农地流转。 基于此,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含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农地流转的重要途径。然而新农保在替代农地保障方面的作用还很有限,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将农地流转政策和新农保政策统筹考虑,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养老保障,通过适当的政策鼓励贫困农户参保,促进农地合理、有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