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及AngⅡ所致肥大心肌细胞中BMAL1蛋白表达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哺乳动物的大部分生理现象具有内源性的昼夜周期性,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脏器活动、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活动及细胞分裂、DNA功能等,这是自然选择和长期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适应性特征。但这些节律一般都可随外界环境(主要是光照)而改变,当光照射到生物体,生物钟系统导引并启动从光信号到神经内分泌信号的连锁放大过程,从而调节生物体广大范围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故光照周期成为许多哺乳动物内源性昼夜节律的主要触发器。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重要的并发症,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心力衰竭的前期病变,目前已有多种机制被证明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的增强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如c-fos,fas等。而近来对时钟基因的研究也为心肌肥厚带来了可能的发生机制。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产生和维持与时钟基因的周期性表达有关。其主要的起博机制为一系列调控时钟基因(per, cry, bmall等)和时钟输出基因的负反馈循环。其中bmal1基因是最主要的启动因子,BMAL1蛋白与CLOCK蛋白结合成BMAL1/CLOCK异二聚体,结合到per和cry基因上的E-box上从而启动per和cry基因的转录。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主要起搏点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它可以自主地表达昼夜时钟基因。许多外周组织自身也具有时钟振荡器,即使在离体状态下也能表达时钟基因,而心脏即为其中之一,发现许多心血管事件被具有昼夜节律性。已有研究表明心脏时钟基因的表达也呈节律性变化,且不依赖于中枢的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药物治疗胰腺炎的研究集中在消除使胰腺炎加重的因素上,白细胞过度激活及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被认为是引起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本试验通过观察大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全身炎症反应时肺内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肺内IL-1β转化酶(ICE,又称caspase-1)表达的影响
2005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很多大事件,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神舟六号升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连宋登陆后的两岸关系.禽流感等等。而这些事件通过电视全面而又深入的
  本文通过以含10﹪灭活新生牛血清的高糖型DMEM培养H1299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系,对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诱导人肺癌细胞(H1299)凋亡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DADS20、50、100
专利号:EP2160665公开日:2010-03-10发明人:WONG VINCENTWAI,CHOW THOMASKING该发明介绍了一种用于硫磺回收装置配风反馈控制系统,克劳斯装置可带有多个并行的热反应段,最终
  近十几年来,随着药物滥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滥用药物的检测向法医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学及临床医学等学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对尿液中六大类滥用药物系统筛
目前各国药典收载的盐酸异丙嗪含量测定方法有非水滴定法、电位滴定法、非水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氯化钯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但这些含量测定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非水滴定法所需试剂昂贵,且刺激性强、污染大;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常量分析中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及化学滴定法;氯化钯比色法操作繁琐等。作者用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来指示盐酸异丙嗪与四苯硼钠沉淀反应的滴定终点。为该药物及其制剂提
Density-based nonparametric clustering techniques,such as the mean shift algorithm,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real-world vision-b
目的:筛选REG3A和IL6作用下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差异基因,研究炎症环境下炎症因子高表达和REG3A过表达的关联性以及它们的共调控网络;建立小鼠慢性胰腺炎模型,观察慢性炎症过程中 Re
目的:研究M-CSF对RAW264.7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CSF(0 ng/ml,100ng/ml,250ng/ml,500ng/ml的M-CSF)处理RAW264.7细胞和无血清细胞上清液24小时。明胶酶图分析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250ng/mlM-CSF诱导RAW264.7细胞8小时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自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已经蔓延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截止到2004年末,全球累计约有8000万人感染了HIV。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艾滋病药物主要为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和HIV-1蛋白酶抑制剂。随着这些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病毒不断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价大大降低,因此迫切需要产生新的抗艾滋病药物。 HIV-1整合酶是HIV-1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酶(另两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