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掺杂镉基硫属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将过渡金属离子引入到半导体纳米晶中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掺杂离子的引入会形成新的复合中心,从而使得半导体纳米晶呈现出掺杂离子相关的光学性能。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得掺杂半导体纳米晶在光电器件和生物标记及光催化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过渡金属掺杂离子中,锰和铜离子是两种最为常见的掺杂离子。近些年来,Mn离子掺杂半导体纳米晶的材料合成、结构调控和光学性能以及光电和生物医学应用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与Mn离子掺杂半导体纳米晶相比较,Cu离子掺杂半导体纳米晶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Cu离子掺杂半导体纳米晶的合成与光学性能调控的研究更为鲜见。这主要是因为高温下Cu离子具有较高的离子迁移率,其在纳米晶内部容易进行扩散,从而使得Cu离子在纳米晶中的掺杂位置不易控制。因此,如何调控Cu离子在纳米晶尤其是核壳结构纳米晶中的掺杂位置,从而研究掺杂位置与光学性能的关系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本论文围绕着Cu离子掺杂的不同纳米结构的镉基半导体纳米晶的合成与光学性能调控开展研究,重点探讨Cu离子掺杂位置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从而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发光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基于Cu离子掺杂合金型Cd Zn S纳米晶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一步反应法以正十二硫醇作为硫源制备出了CdS和CdS:Cu(I)纳米晶,Cu(I)离子的引入使得CdS纳米晶由缺陷发射为主的发光转变为Cu(I)相关的施主-受主对复合发光。在CdS纳米晶表面外延生长Zn S壳层有效降低了其缺陷态发射,得到了位于435 nm附近的激子发射峰。采用原位法和种子生长法两种方法通过控制前驱体的注射方式在CdS:Cu(I)纳米晶表面外延生长Zn S壳层,其发射峰有一定程度的红移,但是并没有观察到CdS纳米晶的激子吸收峰。为了进一步实现对CdS:Cu(I)纳米晶表面的有效Zn S包覆,以CdS/Zn S纳米晶为种子,通过注入不同量的Cu离子。发现435 nm处的激子发射峰强度在不断降低,而位于680 nm处Cu(I)相关的发射峰占主导,这与没有Zn S壳层前的CdS:Cu(I)纳米晶的发光基本一致,说明在CdS:Cu(I)纳米晶表面上成功生长了Zn S壳层。为了探究其生长机理,通过在惰性溶剂中对CdS:Cu(I)/Zn S纳米晶进行加热,发现激子发射峰强度逐渐减弱,而铜离子相关的发射峰强度在增加,说明Cu(I)离子的引入是以Cu离子扩散为主要方式。最后实现了将Cu(I)离子引入到Cd Zn S合金型纳米晶中,在此基础之上将红光Cu(I)掺杂纳米晶应用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得到了铜离子相关的电致发光。(2)为了进一步验证Cu(I)离子在CdSe纳米晶中的掺杂,采用一步反应法制备出了立方相的CdSe纳米晶,通过调控实验条件实现了CdSe纳米晶在较大可见光范围内的发光。在此基础之上成功将Cu离子引入到CdSe纳米晶中,其激子发光峰强度在逐渐减弱,而位于红光范围内与Cu离子相关的发射峰强度在增强,并且荧光寿命从23 ns增加到327 ns。之后,使用低温单一前驱体对CdSe:Cu纳米晶进行包覆,结果表明Zn S壳层的包覆增加了激子发射强度,从而抑制了Cu离子相关的发射,这与CdS:Cu(I)纳米晶的Zn S壳层外延生长所观察到发光性能变化是不一样的,说明铜离子扩散在不同硫属化物纳米晶中是不同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铁路行业发展迅猛,铁路运营里程与客货运数量提升明显,而列车行车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根本保障。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带来的铁路异物侵限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而仅靠列车司机观察与人工巡检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在铁路重点路段设置一套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性价比高的异物检测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异物。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了基于结构光的铁路异物检测
命名实体识别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应用于机器翻译、自动问答、文本摘要、信息检索等众多领域。传统的基于规则和统计的实体识别方法需要依赖人工设计的特征,通用性较差。而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自动学习样本来获取有效特征,自问世以来就逐步成为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的主流方法。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现有研究中,Word2Vec、Glove等分布式词向量包含了单词的语义信息,被作为单词的
氨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化学品之一,目前主要是通过“Haber-Bosch”法以N2和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合成NH3。光催化固氮是以水和N2为原料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制备氨,因此受到
在连续空间密集采样得到的数据往往具有函数型特征,用经典的多元统计方法可以研究这些数据,但忽略了数据背后潜在的函数所包含的信息,而函数型数据分析(FDA)利用基函数将离散
解析生物分子的结构,有助于理解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针对不同生物分子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应疾病防治、药物设计、药物控制释放等研究。最常用的解析
网络编码是在传统网络数据存储转发的基础上允许网络中间节点进行数据重编码,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鲁棒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但是网络编码中的恶意中间节点向下游中间节点发送的污染数据包也会被下游中间节点重编码,进而污染整个网络,导致信宿节点不能正确解码出原始数据。因此设计出具备抗污染特性的网络编码安全方案相当重要。本文首先基于单源多播网络,分析了现有的基于零空间的污染数据包识别方案的一些缺陷,提出了的基于
土壤碳氮作为谷子田土壤的重要养分之一,是衡量土壤肥力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谷子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所必需的元素。土壤碳氮的传统测定主要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结
动臂作为连接车架和铲斗的连接件,是装载机工作的主要承力构件。动臂为焊接件,其焊接部位由于受热不均造成焊后变形,使动臂板间的开档距和对称度发生了变化,影响动臂下道加工
历史建筑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承载了一座城市繁华背后沉甸甸的历史,也记录着属于城市特有的记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政策导向功能、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需要探索与总结经验的过程,更需要加强对类型学、空间分布等基础性科学问题的探讨。在此背景下,城市历史建筑景观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选取成都市十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为研究对象,在类型学研究的基
气泡动力学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和化学工业、航海、军事等实际工程领域,对其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气泡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会产生一系列形状变化,由最初的圆形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