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的脆弱性是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1世纪初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充分暴露。尤其是2020年“疫情”的爆发,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学者们的结论表明,过去的微观审慎监管无论在监管理念和监管目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而,在寻求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了宏观审慎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完善,开始逐渐建立起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期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我国对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深化,但是与之相关的理论还尚未成熟,并且相关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传导方式和有效性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历程和发展现状做了较为完整的归纳,结合“金融脆弱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必要性,并说明了流动性、信贷类和资本性工具的影响机制。最后论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GMM的检验方法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一是分别检验流动性、信贷类和资本性宏观审慎工具的有效性;二是加入与上市相关的虚拟变量之后进一步实证研究各类工具作用于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的有效性问题;三是异质性问题,研究各类工具作用于不同资产负债率下的商业银行是否有所区别。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其次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对于该传导机制的反应有所不同,上市银行比起非上市银行面对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反应更加显著。最后由于我国银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在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资产负债率不会对该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推动组织转型、实现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基础和抓手。尽管很多企业早已开始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但随着企业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变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也需要适应和满足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如何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设计,最大化利用系统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升效率,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HY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