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响应SrMV侵染的转录组研究与病程相关基因挖掘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是甘蔗(Saccharum spp.)的主要病毒性病害,并对甘蔗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抗病育种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尽管已在甘蔗属细茎野生种(Saccarum spontaneum)、大茎野生种(Saccharum robustum)等物种上发现了丰富的抗花叶病种质资源,但甘蔗热带种(Saccharum officinarum)高感花叶病,现代甘蔗育种又是以热带种为母本的“高贵化”育种过程并含有80%以上的热带种血缘,因而,来自热带种控制产量、糖分与感花叶病性状的基因并存,并存在不利的连锁,导致基于表型选择的传统杂交育种对甘蔗花叶病抗性的改良效果差。病害样品的调查发现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为我国糖料甘蔗的绝对优势病原,在主产区广西的感病率达30%。为此,本研究以近10余年来占我国甘蔗栽培面积60%以上的甘蔗品种ROC22的3类甘蔗植株的叶片作为材料,获得其转录组测序数据,并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率先从转录水平,认识甘蔗与SrMV的分子互作,构建两者互作的甘蔗unigene库,探究甘蔗响应病毒侵染的相关代谢与病程相关基因的变化,挖掘甘蔗与病毒互作的宿主因子以及抗病或防御相关基因,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提供候选基因资源和潜在的病程相关功能基因。因此,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甘蔗内参基因的评价与筛选。甘蔗功能基因挖掘被广泛重视,鉴于内参基因对目标基因表达的定量结果影响大,不同条件下又需要不同的内参基因,为此,本研究以g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deltaCt这四种方法,分别对33个候选内参基因和12个候选miRNA内参在3个甘蔗基因型的花叶病样品中、13个候选内参基因在5个甘蔗基因型的5种组织样品、13个候选内参基因在4个甘蔗基因型的8类胁迫处理样品中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方便研究人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甘蔗功能基因进行表达特性研究。其中:(ⅰ)PP2A和miR159分别是ROC22、FN40、FN15样品中SrMV侵染条件下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和最适的miRNA内参;(ⅱ)GAPDH是ROC22、ROC20、FN40、柳城03-182和崖城05-179组织样品中最理想的内参基因;(ⅲ)是激素处理条件下最佳的内参因子;(ⅳ)是8类(NaCl、PEG、H2O2、CuCl2、CdCl2、ABA、SA和JA)胁迫处理条件下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APRT是重金属(CuCl2和CdCl2)胁迫条件下甘蔗中最佳的内参因子。此外,在一些实验当中,如果多内参组合是不可或缺的要求,那么,CAC+CUL组合适用于花叶病胁迫、非生物胁迫、干旱、重金属等多种处理因素,eEF-1a+GAPDH适用于激素处理下的甘蔗基因表达定量,miR171+miR1520适用于花叶病相关甘蔗miRNA表达定量。2.转录组测序与分析。本研究以2个无花叶病症状且不带病毒和1个有花叶病症状且带SrMV的甘蔗ROC22蔗苗叶片RNA作为材料,利用IluminaHiseq2000测序平台,获得高质量的转录组数据。最终结果显示共获得了 88,414条具有完整ORF的Unigenes,其中70,309条Unigenes能够在NCBI_Nr、NCBI_Nt、SwissProt、TrEMBL、GO、COG或KEGG数据库上找到同源序列注释信息,这些序列还包含了 potyvirus宿主互作因子,其中eEF1A、PCaP1、rgs-CaM、SGS3响应SrMV侵染,在ROC22不带病毒的非转基因植株和带SrMV且有花叶症状的非转基因植株之间差异表达倍数超过2(表3.10)。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甘蔗受SrMV侵染过程中,植物乙烯和水杨酸激素信号、钙信号、光合合成、色素代谢、植物-病原互作、酶活性调节/抑制、碳水化合物合成等相关代谢通路发生了积极的响应,6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M4PKK5、PP2C、MYB、WRKY、NPR1等被注释到上述代谢通路中。3.甘蔗RNA-seq和表达谱芯片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性水平甘蔗品种具有不同的响应花叶病侵染基因表达谱,具体表现为抗性水平越低,病毒相对积累量越高,且易感病品种受抑制表达的基因多于受诱导表达的基因,而抗性品种则相反;易感品种中参与叶片细胞基础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碳固定、色素合成等的基因更容易受到SrMV侵染的影响。基因的表达定量分析表明,SrMV侵染后,甘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水杨酸、茉莉酸5个激素信号通路上,多个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细胞分裂素双元信号系统调控因子、生长素响应元件、茉莉酸甲基转移酶基因均发生显著差异表达。SrMV可能还通过与叶绿体蛋白互作而影响叶绿体生理功能和结构,进而释放钙离子,激活钙离子信号通路,导致CRT、CIPK等钙离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一些叶绿体定位基因的差异表达。这些钙和激素等初级信号激发了一系列的植物防御反应。Pan1、LRR-RLKs、Lec-RLKs、乙烯响应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bHLH转录因子及MAPKs激酶、RNA结合蛋白基因、X1、SGS3、RH8等调控相关基因均发生了表达变化,且WRKY、WRKY53、MAP3K、G3、G26和SGS3在表达趋势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值得强调的是,表达谱芯片和qRT-PCR在基因表达数据归一化方法、相对表达倍数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别,导致个别数据产生表达量偏差,但两者数据之间还是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利用转录组内Unigenes作为探针靶序列,定制甘蔗表达谱芯片,能够获得相对真实的基因表达数据。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高质量Unigene序列作为表达谱芯片的参考,相对于单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既能降低成本又不失定量的准确性。4.基因功能鉴定。表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cSCE1受SrMV侵染诱导表达;ScSNARE、ScSGS3和ScX1在SrMV侵染样品中表达趋势较为一致,且两两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均表现为在易感品种中表达下调,而在抗性品种中则相反;ScSNARE、ScSGS3和ScX1蛋白三维结构分析表明三者是潜在的互作因子。ScSCE1在三维结构上与拟南芥AtSCE1和烟草NbSCE1几乎完全一致,同时能够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上与SrMV NIb发生互作,说明ScSCE1是甘蔗上SrMV宿主互作因子。此外,ScSCE1无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ROC22组培苗上的表达受SA和JA抑制而受ABA信号通路诱导,。相对叶组织而言,ScSNARE在甘蔗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如节间、芽和茎尖上的表达量更高,同时ScSNARE明显受激素信号调控,尤其受ABA信号通路诱导。ScSGS3和ScX1蛋白序列上都含有能够与VPg发生互作的ZnF保守结构域。
其他文献
<正>目的:Fibulin蛋白家族是一组结构具有很高相似性的同源分泌性糖蛋白,其七位成员在细胞外基质中发挥着类分子间桥的作用,能调节细胞的生理变化和组织重建过程。研究表明,F
会议
利用天山地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验证了柯坪地区内逆冲推覆构造带发震断裂的走向。讨论了喀什地区地震空区的形变特征和区域应力场,同时根据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中地震空区的地貌类型,分析了地震空区周围的形变特征,推断地震空区附近薄弱介质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此外,还根据天山地区的地震震源机制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上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信息分析了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传感网络因信息传输量大而导致传感节点能量消耗快、设备寿命缩减的问题,在分析煤矿井下图像特点和小波变换系数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感知稀疏图像处理算法,即分块稀疏算法。采用bior4.4小波变换对煤矿井下图像信号进行分块稀疏变换,通过测量矩阵对稀疏化的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数据,再利用ROMP算法对稀疏变换的图像进行重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压缩感知算法相
二十世纪末,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量子信息学是近年来量子光学与信息科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量子态的制备
通过5根高强次轻混凝土有、无腹筋梁和1根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梁、1根普通混凝土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剪跨比对高强次轻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 :通过比较低剂量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图像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图像质量,探讨MBIR对改善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GE Dis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对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新陈代谢与疾病发生时各种细胞的起源、发生发展与转归十分重要,尤其在探索各种干细胞的谱系以及成熟细胞的前体来源细胞中应用
强震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强震监测成果对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水电站枢纽工程实际对深溪沟水库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设计开展研究,并对仪器
以NaY、HY、液相Ce离子交换改性Y分子筛(L-CeY)为研究对象,运用Py-FTIR和NH3-TPD对Y型分子筛的酸类型、酸强度、酸量进行了表征;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噻吩在Y型分子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