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施加对土壤—植物生长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污泥堆肥园林利用时土壤-植物系统氮、磷的平衡和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影响效应的探讨,从正负效应平衡中找出污泥堆肥园林利用的合适施加量,从而为城市污泥的大规模园林绿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曲阳水质净化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80%)经快速好氧堆肥得到的污泥堆肥产品为研究对象,将其与滩涂土以0%、5%、10%和20%(干重比)混配,进行了高羊茅和万寿菊两种植物的盆栽实验和淋溶实验。 盆栽实验表明:污泥堆肥施加量与植物种子发芽及生长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滩涂土中营养物质缺乏,植物长势不良,当施加5%~10%(干重比)污泥堆肥时,植物发芽率高,植株生长健壮,而施加20%(干重比)时植物发芽率低(甚至不发芽),植株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20%施加量已成为污泥堆肥施加的上限,而5%~10%施加量利于植物生长。而从植物生长过程看,污泥堆肥对草本植物的抑制影响比花卉植物小,且植株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滩涂土氮、磷养分严重缺乏,污泥堆肥的施加可以显著提高滩涂土壤的肥力。盆栽实验的氮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得出:混配土中原有的氨态氮及有机氮转化成的氨态氮,有将近一半被植物所吸收,其余的很快就转化为硝态氮,因此氨态氮含量很短时间内就已降至零;硝态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但大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变成气态氮而损失,一段时间后硝态氮也降至很低含量。从氮的迁移转化可以看出,污泥堆肥中无机速效氮以植物吸收和气态损失为主,在土壤中累积少,因而对环境的潜在污染不大。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可知:而混配土壤中易活化的无机磷先被释放并转为微生物体磷,磷得到暂时固定。随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体磷又被重新释放出来并不断矿化成速效磷,同时混配土中还会有一部分有机磷受微生物和土壤中酶(磷酸酯酶)的作用,逐渐分解释放成为速效磷,因此施加污泥堆肥后混配土中速效磷养分充足,利于植物生长。 10%配比混配土壤柱淋溶实验表明,混配土中全氮、全磷和速效磷随淋溶液迁移到地下0~5cm层,而氨态氮没有往下迁移,硝态氮则已迁移到地下0~10cm层。淋出液中硝态氮、氨态氮、全磷和重金属的含量未超过地表水Ⅲ类,地下水Ⅳ类标准,所以10%(干重比)污泥堆肥的施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建筑从选址、规划直至营造,无不渗透着"参天地,赞化育"的天人关系。这其中居住建筑的文化特征尤为鲜明,所谓"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体现出因地制宜,顺应风水的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农家乐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本文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农家乐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加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s)是体内蛋白质与糖在无酶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大量实验表明 :AGEs与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衰老以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的发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2006年5月12日因眼脸及双下肢浮肿到我院内科就诊,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通过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福辛普利、泼尼松片、发酵冬虫夏草菌丝胶囊等抗炎、抗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在家族小说中抒写女性的历史。她们的写作风格区别于传统的男性家族小说,有着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女性家族小说
目的:验证补青颗粒对db/db糖尿病小鼠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所导致的晶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补青颗粒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中受损线粒体的启动阶段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Pink1-Parkin信号通路、Bnip3/Nix信号通路、FUNDC1信号通路),以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所致的晶状体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向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db/db小鼠(6周龄),再分别给予
目的观察木犀草苷(luteoloside)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生SD大鼠乳鼠,差数分离提取心肌细胞,建立A
广告是社会用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这种影响将日益扩大。广告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吸引购买者的注
特许经营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途径之一,它适应了现代化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客观要求,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科学化管理,是一种高效
目的:比较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采用开阔法实验及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观察比较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