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对古代陶器物理属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孔率、吸水率、密度、硬度、烧成温度等方面。一般认为,气孔率、吸水率越低,密度、强度越大,烧成温度越高,陶器质量及制陶工艺越高。但是我们认为气孔率、吸水率、密度、硬度、烧成温度与陶器质量及制陶工艺高低之间并不是通常所认知的关系,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之处,甚至有些误区。
总结当前制陶工艺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基础研究缺失是造成目前状况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讨论陶器工艺研究的基础理论。我们在陶器物理属性研究中引入真密度,形成气孔率、真密度、密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三项属性分别对应陶器胎体气孔部分、实体部分及整体状态,其数值随制陶过程中不同的操作工艺而变化。我们通过改变模拟试验条件,观察陶器这三项物理属性值的变化规律。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真密度变化比较规律,不易受胎体制作过程中操作方式的影响,适合作为陶器研究中的参数。分析影响陶器胎体渗水性能的因素,发现气孔率并不能直接反映陶器的渗水性能。认为以气孔率为主要参数研究陶器存在局限性。
陶器质量及制陶工艺优劣的比较与器物类型、用途密切相关,应该从耐久性、使用舒适度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尝试将陶器物理属性与质量之间关系进行关联,通过比较属性差异判断陶器质量的高低和制陶工艺的优劣。
本文采用了真密度为主,气孔率为辅,相互结合的方法,重新研究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制陶原料,修订了其中部分结论。我们还对试验及南沣遗址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