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转化膜-化学镀Ni-P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镁合金防腐技术中,化学转化处理具有操作简单、工序少、成本低等优势,使得化学转化处理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目光。但化学转化膜厚度偏薄,不能给基体提供长久的保护。因此,本文将化学转化处理和化学镀技术相结合,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优异耐蚀性的转化膜-化学镀Ni-P涂层。本文针对AZ91D镁合金基体优化了锡酸盐体系、磷酸-高锰酸盐体系和稀土铈盐体系三类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中,锡酸盐转化膜表面由近似球形的颗粒组成,磷酸-高锰酸盐转化膜和稀土铈盐转化膜表面均呈现裂纹状,三种转化膜均完全覆盖基体;通过点滴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评定了转化膜的耐腐蚀性,点滴实验中,镁合金基体的变色时间为6 s,三种转化膜的变色时间分别提高到209 s、25 s和33 s;电化学测试表明,镁合金基体的自腐蚀电位为-1.635 V,经过化学转化处理后自腐蚀电位分别正移到-1.369 V、-1.502V和-1.485 V,结果表明化学转化能够提高镁合金基体的耐腐蚀性。通过不同转化膜表面化学沉积镍磷获得具有双层结构的涂层,三种涂层表面均呈现化学镀镍磷典型的球形晶胞形状,镍磷镀层与转化膜成紧密的“锯齿”状结合。点滴实验中,三种转化膜表面化学镀层变色时间分别达到了6 min 13 s、4 min 47 s和5 min 48 s;从极化曲线得知化学镀镍磷后试样的自腐蚀电位分别正移到-0.548 V、-0.576 V和-0.582V;全腐蚀浸泡实验中,转化膜及化学镀层的腐蚀速率相比镁合金基体均有所降低,与转化膜和镁合金基体相比,转化膜表面化学镀层的腐蚀速率进一步降低,复合工艺使基体的耐蚀性获得显著提高。研究了复合工艺对基体耐蚀性提高的原因:转化膜作为中间层,具有一定的粗糙性和裂纹,化学镀层可以很好的沉积在这些不平整的部位,封闭了转化膜的孔隙,形成均匀连续的镀层。同时由于中间层的存在,降低了化学镀层与镁合金基体之间的电极电位差,阻碍了镀层与基体直接形成腐蚀微电池。镍磷化学镀层在遇到腐蚀介质后,化学镀层先发生活性溶解,然后马上形成磷化镍钝化膜,进而减缓和阻止了腐蚀的继续发生。总体来讲,该复合工艺能够对转化膜起到封孔作用,很好的保护基体、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含唾液酸碳苷的寡糖纳米金粒子的结构设计、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同时探索了一种天然黄酮产物的全合成。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综述了近年来非酶水解型唾液酸
近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和干旱加剧,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由于受自然环境(如气候
TiAl基合金因其轻质、高温强度、抗蠕变和抗氧化性能突出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这类材料的塑性差、高温变形抗力大,使其难以加工成形,阻碍了其实用化。而且
与占据当前市场主流的LiCoO2相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xCo_(1-x-y)MnyO_2层状化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稳定性好、污染小等优点,其综合性能优于任一单组化合物,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型正极材料之一。由于具有过渡金属元素的三元协同效应,Ni、Mn、Co的计量比对LiNi_xMn_yCo_(1-x-y)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使三元素的配比和作用机理成为目前的研究焦
In most Chinese families,dining together is a tradition,that is,everyone sits together and shares the dishes on the table,with no individual servings.It has a l
期刊
为了提高聚氯乙烯(PVC)制品的加工性能和抗冲性能,本文主要利用纳米粒子改性剂与PVC共混改性,所使用的改性剂包括含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丙烯酸酯核壳共聚物(ACR)、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公路、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正在不断地完善,成为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运输道路,在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公路和桥梁同时承载着非常
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各国优先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PCBs具有难降解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论文依据行波超声波电机用压电陶瓷的性能要求,对压电陶瓷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在总结了锆钛酸铅二元系压电陶瓷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多元系固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