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新领域,形成了新思潮和新理论。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紫颜色》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使其于1982年获得了全美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并为她赢得了1983年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该小说在1986年被斯皮尔伯格成功的改编拍摄成电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黑人女性的更多关注与思考。作为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讲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下的生活状态,并以主人公西丽由麻木到觉醒,由沉默到反抗,由被动受压到主动争取自由,并最终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找到了自己内在与外在的完整身份为主线,突出表现了黑人女性间姐妹情谊和立足于黑人传统文化对于黑人女性实现自我认知、尊重自我和最终实现个人完整生存的重要性。小说强调了姐妹情谊和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在此过程中人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并以实现人格完整性和双性和睦为最终目标,反映了作者对本族人民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书中对男性人物的一些行为描写,引起了很大了的争议,尤其不被一些黑人男作家所接受;但作者从特殊的写作角度来描写女性经验的新方法,对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否定和“妇女主义”的提出,在如何建立黑人男女和谐两性关系道路上的探寻,对黑人女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赞扬。本文从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视角出发,意在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在丧失身份的状态下,如何认知自我、追求自我身份并最终实现完整自我身份的过程。沃克为黑人妇女指出了一条解决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道路,虽然具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对黑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