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合成、性能及在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固态电解质的新型电池体系由于不含易燃易爆液态有机电解液,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电池体系,同时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有着良好的兼容性,且能有效阻止锂枝晶穿透至正极一侧,使得安全采用金属锂作负极成为可能,从而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能够很好满足了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凭借其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极好的对金属锂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之一,因此,开发高性能的石榴石固体电解质和探索其在电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溶液法成功合成了Li7La3Zr2O12(LLZO)石榴石型电解质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研究Ta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Mg, Ca, Sr, Ba)掺杂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结构精修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对材料电导率进行测试。优选出最优的电解质材料组装成锂硫电池,进行测试分析并研究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设计一种溶液法并合成了Li7La3Zr2O12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通过热重分析、XRD等表征手段选取和优化了反应条件,煅烧工艺为为400℃保温2h和750℃保温8h,烧结工艺为1125℃保温6h,优化最佳Li过量比例为30%。所合成的Li7La3Zr2O12为四方石榴石结构,空间群I41/acd,室温电导率为7.83×10-6Scm-1,激活能为0.43eV。在此基础上研究了Ta掺杂量对LLZO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电导率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a掺杂的Li7-xLa3Zr2-xTaxO12(0<x≤2)均为立方结构,空间群Ia-3d。随着Ta取代Zr比例增大,结构的晶胞参数逐渐减小,同时Li含量也持续下降。材料室温电导率先随Ta掺杂量增大而增大后减小,在Ta取代Zr比例为0.6:1.4时即化学式为Li6.4La3Zr1.4Ta0.6O12时达到最大(1.95×10-4Scm-1)。
  (2)采用溶液法分别合成碱土金属元素M(Mg, Ca, Sr, Ba)单独掺杂的Li7.05M0.05La2.95Zr2O12和Li7.1La3Zr1.95M0.05O12,以及M与Ta共同掺杂的Li6.45M0.05La2.95Ta0.6Zr1.4O12和Li6.5La3Zr1.35Ta0.6M0.05O12。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M单独掺杂对形成立方相结构无增益作用,同时由于M取代La/Zr会提升结构中Li含量而Li7La3Zr2O12化学式中已含有较高Li含量(7个Li),其对电导率提升无明显增益作用。联合掺杂M与Ta后电导率明显高于单独掺杂碱土金属元素。在联合掺杂情况下,M取代La位时对电导率提升明显优于M取代Zr位。同时掺杂M和Ta的Li6.45M0.05La2.95Ta0.6Zr1.4O12(M=Mg,Ca,Sr)和Li6.5La3Zr1.35Ta0.6M0.05O12(M=Mg,Ca)电导率均高于单独掺杂M或单独掺杂Ta,发现类似协同效应作用。其中Li6.45Ca0.05La2.95Ta0.6Zr1.4O12(LCLTZO)具有最高电导率(4.03×10-4Scm-1)。
  (3)将优选的LCLTZO固体电解质和未掺杂改性的LLZO作为固体电解质隔膜,组装到锂硫电池中,与未添加固体电解质的锂硫电池进行测试比较。低倍率充放电过程(0.05C)显示添加LCLTZO或LLZO能够明显提高锂硫电池首次库伦效率,分别为92%和83%,提高放电容量(分别为1090mAhg-1和695.2mAhg-1)。0.2C循环性能显示添加LCLTZO作为隔膜的锂硫电池明显提高循环性能,循环库伦效率接近100%,明显优于不添加固体电解质的锂硫电池。倍率性能显示添加LCLTZO的锂硫电池在0.1C、0.2C、0.5C、1C倍率下有相对好的性能,但在高倍率下(2C,5C)其性能不如不添加固体电解质的锂硫电池,这是由于LCLTZO相比液态有机电解液电导率仍然有1-2个数量级的差距。采用交流阻抗谱表征电池阻抗随电位变化,发现添加LCLTZO的锂硫电池在2.4-2.24V池有着更高的电荷传输阻抗,说明产生多硫化锂的反应进行较为缓慢。通过对循环测试后的LCLTZO两面进行硫元素扫描发现在与正极接触过的一面存在大量硫元素而在相反面没有发现硫元素,直接证明了LCLTZO对多硫化锂起到阻隔作用,起到了抑制穿梭效应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燃气红外干燥高效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在粮食干燥领域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但红外辐射对谷物的穿透能力有限,仅能对表层谷物干燥,因此本文将燃气红外辐射器与滚筒结合,借助滚筒的缓慢转动,使湿粮在滚筒内有效混合,实现均匀干燥。在燃气红外滚筒干燥机中,处在表层以及接触筒壁的颗粒一般受热较多,为避免外层颗粒过度干燥,本文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谷物颗粒的离散元模型,并对滚落
目前燃气热水器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经验公式对各个部位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经验公式的优势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各个参数对燃气热水器特性的影响,然而很难反映内部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随着数值仿真在流体、传热和燃烧等领域的应用,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和换热系统的研究引入这种研究手段势在必行。  本文基于国内某公司燃气热水器样机结构,利用软件Creo构建布风系统、燃烧器、燃烧室和换热器三维物理模型,并
由于红外无损检测较传统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检测速度快、适应性高等优点,因此,基于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对零件及设备内部缺陷的检测与定量识别便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材料内部缺陷的红外识别研究属于传热反问题,它是根据试件表面的温度分布来反演出缺陷的几何形状或材料的物性参数。但是,传热反问题具有不适定性、非线性、计算量大等难点,所以选择合适的反演算法对于降低反问题计算结果误差、确保计算结果稳定性非
混合废塑料难以再生利用。废塑料热解不仅可以回收高热值的油、气产物,而且能有效控制二次污染。传统的固定床和回转窑反应器得到的油品质差。考虑到塑料的热解分为熔化和热分解两个阶段,可以对两个阶段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提高传热和反应效率。传热特性是设计热解器时的关键基础数据,而熔化后的塑料粘度高、导热系数低,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热解过程中的传热系数。本文在自行设计并搭建的降膜式热解反应器中对熔化塑料进行热解,以典
海水淡化是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常规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存在着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而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对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现有系统普遍存在着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集热能力较低,且冷凝段的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缺陷,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的聚光分频式太阳能蒸馏系统,通过纳米粒子提高系统的集热能力,并利用外
居住建筑能耗是城市电能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居住建筑能耗由许多因素决定,包括气候条件、住户及建筑特征、以及居住者的行为等,此外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影响也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对建筑能耗的研究已上升到街区的层面。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研究了合适的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城市形态设计减少建筑能耗。大部分研究通过宏观的城市层面规划来降低城市整体的能耗或者集
学位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极具节能减排潜力的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采暖空调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供暖,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还能避免因大量燃烧散煤而引起的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缓解环境污染的情况。  本课题针对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北京农村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首先,建立了空气源热泵供暖实测系统,还针对各实测参数,建立了数据采集、存储
学位
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迫使人们发展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而且绿色环保,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贵金属催化剂高昂的成本和不够稳定的性能,严重制约了这类能源转换和存贮装置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碳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过特殊处理可以获得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被认为是一类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因此,本文以
学位
锂离子电池所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其未来在电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对锂离子电池本身的性能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硅作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候选之一,虽然优点众多,但要克服其在嵌脱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本征导电性差等问题,也逐渐向材料纳米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本论文以硅纳米颗粒为基体,利用自组装的方式引入碳源进行碳包覆,以简单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种核壳型
汽车电动化能有效降低石油资源依赖度并减少排放,已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电动车的续驶里程、加速性能、经济性。大量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高会加速电池容量衰减,甚至引发热失控,温度过低会导致电池电压、可用容量急剧下降。同时电池单体内部及单体之间的温度分布不一致性也会导致电池衰减程度出现差异,影响其放电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