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掺杂ZnO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表征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溶液法,在非配位溶剂十八烯(ODE)中,基于羧酸盐的醇解反应,用热注入法合成In掺杂ZnO纳米晶。探讨了In掺杂对纳米晶形貌、尺寸、结构、光学性质、化学组成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置换反应合成了硬脂酸铟(In(St)3)和异辛酸铟(In(Et)3),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原料与预期相符。2.研究了In(St)3、In(Et)3的反应特性,发现In(St)3高温易水解,在进行掺杂实验时,反应路径不可控。又分别以硬脂酸锌(Zn(St)2)、异辛酸锌(Zn(Et)2)、 In(St)3、In(Et)3为前体,通过醇解反应制备ZnO和In203纳米晶,并用红外光谱定量表征原料的相对活性。纳米晶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活性的前躯体会影响纳米晶的形貌和尺寸。3.在分析四种前躯体的反应活性的基础上,我们以In(Et)3为铟源,分别以Zn(St)2和Zn(Et)2为锌源,合成10%In-ZnO纳米晶。其中,以Zn(Et)2为锌源时,产物XRD结果中除了有ZnO六方纤锌矿结构也存在立方相的In203,该结果表明:在掺杂实验中,若两种前躯体活性相差太大,易分相,不利于掺杂,该结果为ZnO纳米晶掺杂提供了实验基础。4.在上述基础上,我们以In(Et)3和Zn(St)2为原料,合成了不同掺量的In-ZnO纳米晶,分别用TEM、XRD、UV-Vis、ICP-AE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讨论了In掺杂对纳米晶形貌、尺寸、结构、光学性质、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量高达30%时,产物仍保持六方纤锌矿结构,且光学禁带宽度可以在3.38eV~3.48eV之间连续可调。5.以10%In-ZnO纳米晶为例,通过UV-Vis-NIR、HRTEM、ED探讨了纳米晶的光学性质和晶体结构。我们发现纳米晶在近红外波段(NIR)存在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这表明In掺杂纳米晶中有高浓度的自由电子,进而说明In在ZnO的晶格取代位。最后将纳米晶分别进行定量刻蚀,并对产物进行ICP-AES测试,发现已刻蚀的纳米晶由外到内In含量依次增加。
其他文献
近年来,热电器件被人们熟知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提进一步高热电器件的工作效率同样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第一章介绍了通常体材料中的热电效应,接着介绍了量子点
2015年年底,受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保险共保体委托,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简称"协会")与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信农保")正式签订《上海市危
GaSb/GaAs量子点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近红外量子点激光器、中红外探测器以及光伏电池中。基于GaSb/GaAs量子点结构的量子点器件正在研制阶段,目前存在着对制备量子点
滨州港处于“京津冀”和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交汇处,作为黄三角中心地区和鲁西北地区唯一的货物进出口岸,大力开发滨州港不仅有利于带动滨州各县区的
多视点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相比较于单视点的立体显示技术能够让观测者在空间上不同的位置对观察对象或景物获得不同的影像,更加接近于现实中的视觉感受。在医疗、教学、电视广
紫外光作为一种特种光源,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对材料表面、水和空气进行消毒、净化;也可以用于制作抗腐蚀表面、老化颜料、油漆等。利用紫外光源的光
在21世纪,由于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追求以及科学研究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目前传统的常规传感器以及集成探测器的灵敏度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环境之中并不能够再很好地适应目前
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移植免疫学、免疫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 ,人们开发出一些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用于肾移植。动物实验及某些Ⅲ期临床实验已证明这些免疫抑制剂能显著降低
<正>1前言当前,多媒体课件已经深入课堂,以供教学使用,但供学生考试前的复习检测方面的课件则少之又少。笔者通过用Authorware制作的一个小型选题课件,来介绍学生自
在大型城市电网中,高低压电磁环网运行的短路电流问题非常突出,解环是控制短路电流增长、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而近年随着电网规划建设的变数增多和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