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分级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标准化依据,同时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信息采集按照回顾性方式进行,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住院病人,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心功能为II-IV级、并除外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历内容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中医四诊资料、辨证分型、NYHA分级、LVEF值、NT-proBNP等资料,由至少一名主治级别以上的医师参与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候的再判定,将证型分解为证素。将上述资料建立数据库,数据资料采用中文版SP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心衰以70-79年龄段患病率最高;心衰的发病原因从观察指标上统计,以冠心病占比最高,其次为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主要以心功能III级为主,占55.48%。2、不同年龄阶段CHF患者心功能分级、NT-proBNP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性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阳虚、水饮、阴虚,病位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肺、肾、脾、肝。双病性要素组合以气虚+血瘀最常见,双病位要素组合以心+肺最常见。4、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病性要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位要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心衰患者病性要素与病位要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与LEVF值、NT-pro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心衰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基础疾病,住院病人主要以心功能III级为主。2.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要素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病性类证候要素由气虚→阳虚发生转变,病位类证候要素由心、肺→肾发生转变。气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病理产物为痰浊、水饮,气虚、血瘀、水停为慢性心衰的病机关键。3.心功能级数越高,阳虚证、水饮证呈逐渐增加趋势,提示这两类证候要素为心功能恶化的指示性标志。与此同时,实证类病性要素比例增加,故在心衰晚期的治疗治本的同时,需要兼顾痰、饮、瘀等相关病理产物,标本同治。4.LVEF、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心功能分级的参考。
其他文献
函数中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常考题.纵观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不仅此类题型相似,而且解法也趋相同.要想在高考中“快、准、巧”求解此类题目,必须平时注重小结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征服疾病和造福人类的关键。细胞内含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进行一系列复杂而又精密的生化反应和生
在新课标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改变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中属于选考内容,且处于选做题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笔者认真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总结出《物质结构
一、应试策略rn(一)思想转移,克服胆怯,减轻考试压力高考时存在压力是必然的,考生在提前进入考场后,可以通过清点考试用具、自我暗示学科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自我提醒解题误
纵观2013年遵义市中考化学试题,呈现出鲜明特点:题型稳中求变,强化基础要求,内容更加科学,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命题本着“重视基础、加强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思路,体
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重教
近几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改革空前活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术流派和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如:常州一中的“增效减负”、楚州中学的“自探互教”、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但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应该是英语教学的教学指导,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英语学科的本体.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施对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经过多年的实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发现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依据个人的实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