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被动式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书》作为一部正史,语料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后汉书》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词汇和训诂两个方面,语法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拓宽。语法研究涉及层面广,既有词法也有句法。在众多语法现象中,被动式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无论共时层面还是历时层面,研究成果都颇为丰富,而《后汉书》的被动式却少有研究。因而,本文以《后汉书》为研究语料,以被动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性调查、分析描写,勾勒《后汉书》被动式的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考察《后汉书》语料的特点,揭示被动式发展演变规律。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被动式的概念进行限定,确定被动式的内涵和外延,区分被动式与被动句、受事主语句的异同点。根据被动式的定义,对《后汉书》被动式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调查,分类统计描写,勾勒《后汉书》被动式的整体面貌。《后汉书》中共七大类十六小类被动形式。其中,四大类是典型被动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三大类是非典型被动式:“蒙”字式、“受”字式、“遭”字式。其次,根据分类统计结果,将《后汉书》被动式语料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共时比较分三部分:《后汉书》被动式中的原始语料和叙述语料分别与东汉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文献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汉书》整体被动式语料与中古时期文献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后汉书》语料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尤其是叙述语料的时代特征要稍微接近前代的语料而非作者所生活时代的语料。历时比较分两部分:一是以《后汉书》为核心,同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后汉书》内部原始语料和叙述语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后汉书》被动式的两大特点:新旧句式共存,内部句式消长变化显著。此外,以“受”字式为例,对非典型被动式进行源流探析。具体描写了“受”字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受”字式的成因机制——类推,发现“受”字式的形成不是一种被动式类推的结果,也不是同时完成的,而是受到多种范式被动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受”字式的类推过程是在类推效应的诱发下,句法的深层结构发生重新分析形成的。“受”字式最终没有成为典型被动式,一方面受到自身动词意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强势“被”字式的排挤。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的听力研究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1)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听力理解被看成是一个语音感知、语法分析和意义利用(即用头脑中已知的信息去解译新信息)的过程;(2)从认知学
本文对赣东北徽语从地理语言学角度进行考察,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全面展现赣东北徽语语言地理的面貌。赣东北徽语区语言地理格局的形成有其内因,同时,边邻各方言的共
本文在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追溯思想政治课课程变革的历史,分析思想政治课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思考。文章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课程与
修辞相对抽象、复杂,因此,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要想做好对外汉语的修辞教学,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解决修辞教学难题的关键。但在目前的对外
论文以频率副词A式和AA式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二者共时平面的异同。其中A式是基式,AA式是重叠式,这样的同义频率副词有四组,分别是:“常、常常”“连、连连”“屡、屡屡”“频
1.当归种子的收获育苗移栽的当归到10月中下旬植株枯黄时即可采收。选留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地块不挖 ,翌年早春拔除杂草 ,加强肥水管理 ,抽苔后30~40d,8月中旬种子由红色转为粉白色时
对于“的”字的隐现问题,学界虽然早有触及,成果也颇丰,但仅限于本体研究。《刑法》中定中短语“的”的隐现问题有其独特之处,学界却未涉及。本文从语法和语义角度分别对《刑
初三数学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的意思是,学生复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成绩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的现象,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本来会做的题目都可能会因为看错了符号或者数字而做错;老师反复
运动队的凝聚力强,运动队整体实力、能力,运动员个人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水平的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培养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需要年轻教师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手段,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