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凝固Ni-Mn-Ga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磁场辅助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具有大的输出应变和高的响应频率,不但具有传统热诱导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而且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形状改变,因而能在非接触调控下做出快速灵敏的响应。此外有γ相参与的Ni富集的Ni-Mn-Ga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因其较高的马氏体相变温度(350℃以上)和极佳的延展性(超过30%的应变)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γ相的存在会阻碍马氏体孪晶的移动,影响退孪生行为。其中,基体相非调制的马氏体由于其复杂的多层次孪晶结构导致在合金的制备和训练过程中变体取向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有必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控制γ相的形成和分布,减少对马氏体再取向的不利因素。在探索这一复杂的微观奥秘的过程中,本论文采用了定向凝固、甩带、强磁场等制备方法获得了多种组织形貌和微观结构的Ni-Mn-Ga合金,通过外场辅助定向凝固来研究了Ni-Mn-Ga合金的成分偏析(轴向宏观偏析,径向微观偏析,析出相以及亚结构)、马氏体变体的演变机制以及磁场的影响、外加载荷下的马氏体相变和退孪生行为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大量的能谱(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全程扫描追踪揭开了色彩斑斓的马氏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验证了晶体学的取向关系;透射电镜(TEM)从倒易空间洞悉了原子层面的位错和畸变;材料试验机通过加载外应力诠释了马氏体相变、退孪生等行为背后的演变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设计了三种成分偏析的Ni-Mn-Ga合金:(1)利用低生长速度的定向凝固制备了一个具有轴向成分梯度的Ni-Mn-Ga合金棒,其成分变化趋势与Burton-Prim-Slichter关系相匹配,相应地晶体结构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进而,利用EBSD和TEM研究发现相界面处晶体取向符合[100]∕∕[11?0]的关系。另外,沿着凝固方向的饱和磁化强度由于Mn离子之间抗铁磁性耦合的增加而降低。(2)利用定向凝固控制微观偏析程度,设计制造了一个包含规则排列的奥氏体和非调制马氏体的Ni-Mn-Ga合金,进而研究了微观偏析对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并验证了两相之间的取向关系。(3)分析了Ni富集的Ni-Mn-Ga合金块体样品中γ相内部的亚结构,发现了熔融甩带不同程度的抑制了Ni58Mn25Ga17和N60Mn25Ga15合金中的γ相以及诱发新相的形成。研究了马氏体的演变机制以及磁场对组织的影响:(1)在定向凝固的Ni-Mn-Ga合金棒中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区域:自协调的固相区域,(110)M择优取向的液相区以及(001)M取向的单变体区。液相(110)M择优取向的组织的形成直接导致了淬火界面附近特殊的单变体的形成。由于液相区马氏体转变促使晶格沿纵向突然收缩,从而在连接处产生了拉应力。一个拉伸测试模拟证实了内应力诱导的单变体的形成。(2)研究比较了磁场对不同生长速度的定向凝固过程的影响,20μm/s时由于枝晶受到热电磁力的作用,结果导致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析出相离散分布;马氏体基体(110)M择优取向被破坏。5μm/s时由于磁场产生的热电磁流使得溶质在边缘处富集,导致Ni58Mn25Ga17合金中γ相和马氏体的体积分数沿径向分层分布。(3)研究了磁场下定向凝固的Ni58Mn25Ga17合金内的γ相和NM马氏体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定向凝固和磁场控制的内应力的综合效应诱导了γ相内部位错的重排和NM马氏体结构的紊乱。研究了不同磁场条件制备的合金受应力诱导时的马氏体相变及退孪生行为:(1)对上述规则排列的奥氏体和非调制马氏体的Ni-Mn-Ga合金施加三次循环压缩,实验表明压缩应力使马氏体转变温度增加。此外,应力引起了高Schmid因子的孪晶的退孪生,导致了<110>M取向的优势变体被保留,同时降低了位错密度。(2)研究了在逐步单轴压缩下Ni58Mn25Ga17合金的退孪生过程以及周围γ相对退孪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内界面的移动归因于纳米孪晶较高的Schmid因子,新的板间界面的移动主要取决于马氏体变体内片层的优势取向。(3)发现磁场下制备的Ni富集的Ni-Mn-Ga合金中离散分布的γ相并不影响合金的抗压强度,然而γ相的存在阻碍了马氏体变体的重排,其自身由于低各向异性所以没有应力优先方向。马氏体在压应力作用时长轴趋于垂直于应力方向排列,在拉应力作用时长轴趋于平行于应力方向排列。这是因为在压缩过程中,变形梯度张量较小的变体是优势变体被保留;在拉伸过程中,变形梯度张量较大的变体是优势变体被保留。
其他文献
光学三维形貌测量在工业产品检测、逆向工程、文物保护、生物医学建模、虚拟现实等众多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物体的三维特征点坐标、三维几何尺寸和三维表面形貌的高精度、高效获取成为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光学三维形貌测量研究中在测量精度和效率、测量范围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的若干不足,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机械工程、光学、电子
条纹投射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率、高精度、全场信息获取等优点,是光学三维测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用技术之一,在工业及民用领域的许多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条纹投射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例如,系统标定过程复杂,且标定精度不易保证;条纹图像分析方法的精度、效率或计算复杂性有待改进等。本文围绕着条纹投射技术中的系统全参数标定、畸变校正、三维重建、相位计算和相位误差
机舱作为船舶的动力源,其安全性是船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然而其火灾总数却占船舶火灾总数的75%,极大威胁着船舶航运及人身、财产安全。而机舱作为不良通风的受限空间,具有机械强气流通风、局部低氧气浓度及复杂结构布置等环境特点,对舱内油池火灾场的发展变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现有研究中,机舱较多的被简化成具有简单壁面通风口的单一受限空间,忽略了舱室环境对油池火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舱室中不同气流强度和不同
爆轰燃烧相比于爆燃燃烧具有能量释放率快、熵增小、热循环效率高等优点。旋转爆轰发动机以爆轰的形式释放推进剂含有的化学能,比传统航空航天发动机结构更简单、热循环效率更高,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航空航天发动机之一。本文采取有限体积方法,针对旋转爆轰波的起爆问题,爆轰波不同传播模式形成机制和发动机推进性能优化问题,开展旋转爆轰波传播稳定性与发动机推进性能优化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公共安全意识的日益加深,机器视觉目标分类识别在图像与视频分析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其智能化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论文在广泛阅读与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机器学习视觉目标分类识别存在的相关问题与不足,对视觉目标分类、运动目标表征与识别以及视频行为预测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特色与贡献体现在如下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古陶瓷无损分类识别方法。采用差
二维材料是具有原子级厚度的新型材料,由于维度的限制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光学、电学及机械性能。继石墨烯之后,具有类似结构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TMDs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多种导电特性,在电子、光电及传感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硫化钼(Mo S2)是TMD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对物理化学性能有严重影响,限制了其在电子信息等高端行业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行业对于靶材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提纯工艺已难以满足高质量靶材的需要。近年来,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提纯金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工艺去除杂质的过程有待系统研究,去除杂质的机理缺乏深入讨论。本文以铁、镍、钼三种纯金属为对象,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进行了提纯机理的研究。研究了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气氛压力对去
黏弹性材料被广泛用于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其力学性能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然而,受自然、外力载荷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黏弹性梁易出现细微或明显裂纹,使得其刚度、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导致其正常使用面临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黏弹性裂纹梁的静动力行为对保证梁构件安全,避免结构及其构件失效和破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以满足标准线性固体本构方程和Kelvin-Voigt本构方程的黏弹性裂纹梁为
目前,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对储氢合金电化学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储氢合金电极材料。为了缩短合金开发周期,本文首先借助热力学相图建立了RE-Mg-Ni(RE=Nd,Y,Ce)体系的电化学容量图,并根据最大放电容量确定以La-Y-Ni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解决该体系合金的氢致非晶化问题,探究了Mg、Mn分别替代和共同替代对La-Y-Ni体系ABn型合金物相及电
衬砌结构作为地下工程重要的支护结构,应用于热力管道、城市地铁、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以及海底隧道,这些地下结构常受到高温、冲击等作用。因此,各种热源、力源引起的土-衬砌系统热弹性动力响应备受关注。目前关于土-衬砌系统的热力耦合和热水力耦合动力响应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考虑土与衬砌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弹性土-衬砌系统的热弹性动力响应、深埋圆形隧道衬砌-土系统的热扩散效应、饱和土-圆形衬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