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低维结构铁基、铬基超导体的探索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导体中存在特殊的宏观量子现象如零电阻、完全抗磁(Meissner Effect)、约瑟夫森效应,可以在精密磁场探测、量子计算、超导强场磁体等领域进行应用。但是目前尚无超导体微观机理的统一理论描述。在已发现的超导体中,两个高温超导体系:铜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都是具有准二维结构的超导体系。本文介绍了具有准二维结构的铁基材料EuFeAs2的发现及对其电子掺杂相图的研究,同时还介绍了对具有准一维结构的新Cr基超导体系的探索研究工作。铁基超导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的“112”型化合物Ca1-xRExFeAs2(RE=稀土元素)。Ca1-xRExFeAs2中存在独立的As层,对Ca位进行La掺杂会增强Fe的自旋密度波(SDW:Spin Density Wave)序。但是Ca1-xRExFeAs2只在0.10≤x≤0.27时存在,未掺杂的Ca FeAs2一直没有被成功合成出来。本文介绍另一“112”型化合物EuFeAs2的发现,以及对EuFeAs2电子掺杂相图的详细研究。我们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FeAs2、Eu位掺杂Pr的Eu1-xPrxFeAs2,以及Fe位Co掺杂的Eu0.9Pr0.1Fe1-yCoyAs2多晶样品。通过系统的结构、磁化率和电阻率的研究发现:EuFeAs2是一个包含Fe位的自旋密度波(SDW)、Eu位的反铁磁(AFM:antiferromagnetism)序、超导序的体系。对于Eu位掺杂Pr的Eu1-xPrxFeAs2,SDW相变温度从母体的103 K缓慢降到x=0.2时的87 K。与此同时,Eu的反铁磁相变温度从母体的40 K降到x=0.2时的27 K。在x=0.15时达到最佳掺杂Tc=8.3K。在整个超导区域(0.035≤x≤0.20)内,超导序、SDW、Eu位的反铁磁序共存。为了彻底压制SDW、获得更高的超导相变温度。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共掺杂Eu0.9Pr0.1Fe1-yCoyAs2的多晶样品。随Co掺杂量的增加:Eu位的反铁磁相变温度保持不变,Fe位的SDW相变温度迅速降低。SDW相变在y=0.07时消失,同时达到最高Tc=30.6 K。虽然Pr和Co都是对EuFeAs2进行电子掺杂,但其对磁有序的影响有明显区别。这种现象可能和EuFeAs2中独立存在的As层减弱了Eu亚格子与Fe2As2层间的耦合有关,暗示了As层的存在增强了EuFeAs2体系的准二维性。最近发现的K2Cr3As3等Cr基准一维超导体表现出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类材料有着较高的上临界场、超导对非磁性杂质敏感、同时Tc附近自旋晶格弛豫率相干峰缺失,理论预测其可能是p波配对的超导体。我们使用无水乙醇将K2Cr3As3和Rb2Cr3As3单晶中一半的碱金属离子脱嵌,成功地制备出了KCr3As3(5K)和Rb Cr3As3(7.3 K)超导单晶。本文着重介绍Rb Cr3As3单晶的探索研究工作:Rb Cr3As3单晶具有中心对称结构(P63/m(No.176)),其正常态电阻率表现出金属行为。Rb Cr3As3的上临界场具有各向异性:在磁场垂直于c方向时,上临界场为54.1 T,而在磁场平行于c方向时的上临界场为29.9 T。两者都高于泡利顺磁极限场μHP(0)=1.84*Tc=13.4 T,暗示了Rb Cr3As3单晶中非常规的超导电性。在Cr基“133”型超导体中,未经过退火的多晶样品不超导,但是未经退火的单晶具有超导电性。本文通过对Rb2Cr3As3浸入无水乙醇中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结构、磁化率的表征,研究了从Rb2Cr3As3向Rb Cr3As3的转化过程。发现了Cr基“133”型材料中晶格参数与超导电性的相关性:晶格参数越大,超导转变温度越高。随着处理时间变长而晶格参数的变大可能是因为应力释放,也可能是处理过程中H注入Cr As链的结果。作为探索具有准一维结构超导材料的尝试,本文用脱嵌的方法制备了CsCr3As3单晶样品,CsCr3As3单晶在高温区间表现出金属性行为,并且在6.6 K附近出现微弱超导,但其磁化率中没有出现抗磁信号。本文还尝试了用Li I固相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Li2Cr3As3材料,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谱中出现未知衍射峰,可能对应于新化学相的生成。此外,我们还尝试了对K2Cr3As3进行Sb及P掺杂的研究。掺杂样品的Tc低于未掺杂的样品,这可能是掺杂带来的晶格无序化或缺陷引起的。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插层铁硒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基本物性,探索了插层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情况,以及其对材料电子结构和基本物性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电子和空穴掺杂的铁硒基超导体,取得了以下进展:首先,借助溶剂热的方法,我们将体积较小的碱金属锂与1,2丙二胺分子共同嵌入到了铁硒层间,成功地在Lix(1,2-C3N2H10)0.37FeSe体系中实现了连续大范围(0.06~0.68)电子掺杂调控,其超导电性
本论文的目的是在过渡族金属低维化合物中探索新型磁性材料,主要对几种准一维和层状的铬硫族化合物及铬砷族化合物进行制备和物性表征。实验上,首先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获得新化合物的粉晶样品并确定其晶体结构,而后采用助熔剂法生长新物相的单晶并对其性质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Rb2Cr Se2,并对其结构和磁学性质,尤其是1/3磁化平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该化合物在结构
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和表面扩散行为对其实际应用和器件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的实验表征技术还无法精确地给出纳米颗粒在高温下的结构演变过程及其在表面的扩散机制。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纳米颗粒的融合是一种自下而上加工微纳米电子器件的方法,随着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在原子尺度理解纳米颗粒的融合机制十分重要。本论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原子精度上研究了纳米颗粒及其阵列的熔化行为、在固体表面的扩散机制及其在
驱动蛋白是细胞内通过水解三磷酸腺苷在微管上持续定向运动的双头分子马达,在细胞内货物的运输及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分子马达关键性的问题是其化学力学耦合机制,对其研究有助于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自从驱动蛋白被发现以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手段研究了驱动蛋白的动力学特性,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解释驱动蛋白的运动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驱动蛋白的传统运动模型,认为驱动蛋白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颈链对
石墨烯(graphene)的成功制备,为人们研究其它二维晶体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Cs)是继石墨烯之后的新型二维晶体材料。二维TMDCs材料丰富的晶体结构(T相、H相、T’相等)与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了诸如二维磁性、能谷电子学、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伊辛超导等新颖物理现象的出现。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电场、
过渡金属氧化物属于强关联电子体系,其材料内部的晶格、电荷、轨道、自旋相互耦合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超导、巨磁阻效应、金属绝缘体转变、磁有序等。近年来,随着材料离子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控制材料中离子的转移进行调节。因此,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而言,离子也应看作决定材料物理性质的一个自由度。对材料进行离子调控,不仅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而且,控制离子转移的过程在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计算方式,相比于经典计算,它在解决许多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超导量子电路作为实现量子计算最有竞争力的平台之一,具有损耗低、易操作、易扩展、易集成等突出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在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基本特性和量子态调控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仿真与制备。设计了基于电路量子电动力学(
石墨烯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由两套互相穿插的三角形A/B子晶格构成,且A/B子晶格上的位点被相同的原子占据,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子晶格反演对称性。其低能电子态的色散关系,可通常由描述无质量、自旋1/2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描述,相应的泡利算符不再作用于自旋,而是作用于石墨烯的子晶格自由度,故引入赝自旋替代自旋。因而,石墨烯的低能准粒子通常被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狄拉克点附近的载流子运动方向与赝自旋取向之间
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预言了一种反粒子是自身的基本粒子,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固体宇宙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对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穿谱(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pectroscopy,STM/S)系统性的研究了铁基超导体FeT
单分子电子学是将单个分子连接在两个电极两端,一方面可以通过探测到的电信号来反馈得到分子结构的信息,以及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的转化以达到单分子开关等功能化器件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传统场效应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量子效应越来越显著,寻求新的器件结构和材料已经成为大家专注的焦点。单分子器件不仅在尺寸上更小,而且选择多样,有望实现多功能的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本